全國石墨烯看江蘇,江蘇石墨烯看常州。早在2011年,武進就創全國之先,布局石墨烯產業。5年逐夢,武進石墨烯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始終領跑全國,已經成為武進新的"城市名片"。
"東方碳谷"崛起迅速,應用進程全國領先
作為常州石墨烯產業的主要承載地,西太湖科技產業園已集聚石墨烯企業70家,企業數量全國最多。形成了石墨烯設備研發、原料制備與應用研究、產品生產、下游應用的完整上下游產業鏈,取得的"全球第一"數量已超過10個。
既有碳維等生產裝備制造企業,第六元素、二維碳素等原材料制備企業,又有乾元、烯旺等下游應用企業,更有烯碳、眾創等一批科技服務企業,產業協同效應初顯。石墨烯原材料制備企業代表——第六元素、二維碳素先后登陸新三板,同一園區擁有兩家石墨烯上市企業在全國絕無僅有。
隨著企業集聚,武進石墨烯產業應用在全國率先破局。2015年10月,烯旺科技全球首款石墨烯智能發熱服發布,創下京東當年穿戴設備眾籌紀錄;2015年11月,二維碳素發布全球首款應用石墨烯應變感應原理的3D觸控解決方案Z—TOUCH,為石墨烯產業化拓展了新方向……不久前,常州二維碳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金虎向記者介紹了企業最新開發的國內首款中醫診脈手環,"今后,也許我們可以像做心電圖一樣,憑借小小的手環,就能通過脈搏的波形圖來完成診脈了。"
目前,武進石墨烯實現了在可穿戴電子設備觸控屏、發熱散熱產品、重防腐涂料、壓力傳感器件、油水分離等領域的應用,專利申請突破500件。2015年,武進實現石墨烯產值12億元,今年有望超過20億元。
創新驅動促進發展,構筑立體生態圈
常州石墨烯科技產業園,從事石墨烯基吸油材料、碳基復合材料、傳感器材料及化工新材料的研發和生產的碳星科技,研發的石墨烯基濾材已經試制成功。"預計到年底可實現銷售300多萬元。"企業負責人透露,目前正進行藍藻處理的石墨烯基吸附材料的研發。
在園區,像碳星這樣植入"創新"基因的石墨烯企業不勝枚舉:全國首家專注研發制造石墨烯粉末涂料的碳索新材料;在國內首次公布了石墨烯"光致電推動"現象的碳世紀……早在2011年,國內首家石墨烯產業化應用的專業化研發平臺——江南石墨烯研究院的成立,就為石墨烯產業明確了創新驅動的方向。
目前,江南石墨烯研究院建成12個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分析測試中心、1個外籍院士工作站,引進15個優秀石墨烯創新創業團隊,培育21家石墨烯創業企業,承擔國家薄層石墨材料標準工作,在全國乃至全世界都享有很高聲譽;同時,西太湖斥資20億元打造近50萬平方米的常州石墨烯科技產業園,是江蘇乃至國內最大的石墨烯產業協同創新應用示范園區,現已正式投用。
圍繞石墨烯產業發展,園區全方位營造產業發展的立體生態圈,形成了"政府引導、企業主體、風險補償"的投融資服務體系,擁有各級創投基金總規模超過20億元;建立了科技助保貸等產業扶持政策,設立科技金融超市,助力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吸引君聯資本、金沙江、力合創投等一大批知名風創投前來投資合作;同時設立每年6000萬元、3年不低于2億元的"碳材料專項資金",對石墨烯相關企業提供最大支持。
開放合作躋身前沿,未來演繹更多傳奇
今年5月19日,以"促進石墨烯應用研究及產業發展"為主題的2016中國—歐盟石墨烯高峰論壇在武進舉行。數十位歐盟石墨烯旗艦計劃的參與者和歐洲石墨烯高級研發人員齊聚,共同探討石墨烯應用和發展。
縱觀中國與世界,石墨烯產業化與材料革命正處于突破的前夜。武進大力開放合作,力爭在國際產業前沿占據一席之地。在國內,積極拓展與國內高校、研究機構、企業的合作,提升石墨烯產業發展整體水平。攜手中國石墨烯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以西太湖為基地展開全方位合作,依托江南石墨烯研究院與東南大學、中科院蘇州納米所、哈工大等16家大學大院建立穩定的合作關系;與國星電器、太平洋電力、洛基木業、超威集團等10多家企業達成橫向合作。
在國際上,定期邀請知名專家學者來常交流前沿技術,推動石墨烯研究和應用的國際化。園區碳世紀等企業,紛紛引進來自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等國際化專業技術團隊。今年下半年,西太湖石墨烯產業將全面推進與英國曼徹斯特、以色列、美國、瑞典等先進國家和地區的產業合作,躋身國際產業最前沿。
根據規劃,"十三五"期間,石墨烯及相關產業規模將突破200億元,建成一個超200家企業的企業集群,創造一個全國乃至世界聞名的常州石墨烯品牌,形成一個完整先進碳產業鏈,打造資本市場上武進石墨烯上市公司板塊。
原標題:石墨烯:5年逐夢,領跑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