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中核集團在華龍一號全球首堆所在地——福清核電基地通報,華龍一號落地一年以來,國內外示范工程建設穩步推進,技術經濟性、安全性、性不斷優化,首堆福清核電5號機組設備國產化率達89%,核電品牌競爭力提升。
華龍一號首堆核電機組設備國產化率達89%
目前,中核集團所屬華龍一號機組包括福清核電5、6號機組和巴基斯坦卡拉奇2、3號機組。據該集團核動力事業部副主任李卓群介紹,華龍一號首堆示范工程福清核電5號機組工程里程碑節點均按期或提前實現,工程安全和質量處于良好受控狀態。4月22日,三臺安注箱已全部吊裝就位。福清核電6號機組也于今年5月25日完成核島反應堆廠房鋼襯里模塊一吊裝。海外工程方面,巴基斯坦卡拉奇2號機組已于2015年8月20日實現核島澆筑罐混凝土,目前工程控制目標均提前完成,安全、質量體系運行平穩有效。3號機組預計今年6月中旬開工建設。此外,中核集團已同阿根廷、蘇丹簽署框架協議,積推動在當地的華龍一號壓水堆項目早日開工建設。
中核集團核電工程公司設計院副院長荊春寧表示,“作為目前我國唯一具有完整知識產權的百萬千瓦級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全面實現了關鍵技術的重大突破,真正掌握了核心技術、未來競爭和發展的主動權,首堆設備國產化率達89%”。
華龍一號創新性地采用 “能動與非能動相結合的安全設計理念”,有效預防動力源喪失事故。采用177個燃料組建的反應堆芯,將發電功率提升10%的同時也提升了運行的安全裕量。雙層安全殼設計能有效保障放射性物質不外泄,抵御商用大型飛機撞擊及類似引發福島核事故地震等自然災害。此外,華龍一號也實現了核電軟件和燃料技術的化突破。
中核集團新聞發言人潘建明表示,中核集團充分發揮核科技創新主體的示范引領作用,持續加強創新能力建設。中核集團“龍騰2020”科技創新計劃自2012年實施以來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荊春寧介紹,中核集團已經啟動了“龍騰2020”科技創新計劃第二批科研項目,將鞏固華龍一號示范工程已取得的成果,進一步提高華龍一號的安全性、經濟性和成熟性,盡快形成華龍一號的標準體系,使華龍一號成為標準化的三代核電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