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層建筑火災撲救是一項系統工程,其中要注意環節很多。近年來,許多滅火專業人士均作過不同方面的探討和研究,筆者以基層指揮員的身份,從一個新的視角來探討高層建筑火災撲救的基礎問題——首到中隊的力量部署問題。本文著重就首到力量在火情偵察和內攻路線的選擇、內部人員的疏散與營救、火場供水和滅火行動等問題進行分析,以求給指戰員一些借鑒。
關鍵詞:消防;高層建筑;高層建筑火災;首到力量部署
引言
高層建筑火災撲救中首到力量的部署問題,是撲救整個高層建筑火災的首要問題。首到力量往往是轄區的主管中隊,對高層建筑的內部結構、周圍環境、消防設施等較為熟悉。當高層建筑發生火災,這只力量最能抓住火災初起階段的最有利戰機,迅速利用內部固定滅火設施火災撲救,并積極疏散和營救被困人員。[1]同時,首到中隊通過火情偵察及時將火場第一手資料反饋給指揮機構,便于指揮部作出正確的決策,此外,首到中隊還在協同增援中隊部署力量方面也能起到積極的指引作用。因此,首到中隊力量的布置和戰術運用是否正確、合理,關系到撲救整個高層建筑火災的成敗,研究和探討高層建筑火災首到力量部署,對于消防部隊搞好滅火戰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對撲救高層建筑火災的首到力量部署問題作以探討,以供大家商榷。
2火情偵察和內攻路線的選擇
2.1火情偵查
首到中隊到場后,指揮員應首先根據消防控制室指示,著火單位有關人員的報告,詢問知情人,以及派出人員實地偵察判斷,確定起火層及起火點。值得注意的是:有煙的樓層不一定是起火層,煙感、溫感指示的位置不一定是起火部位,在樓板上的孔洞里竄出的火焰,不一定是該層管道井起火,有可能是下面某層起火進入管道中,因此偵察人員要準確、仔細地查明火勢蔓延的方向、燃燒范圍、被困人員的數量、位置、避難層、救生設施的使用程度及有無易燃易爆物品需要疏散等,為滅火和救人打下良好基礎。
2.2如何下達作戰命令
指揮員根據掌握情況及下達命令。發生火災時,應安全有效地按進攻路線包括疏散樓梯和消防電梯及消防隊的登高車進入起火層。首到中隊到場采取內攻時,對于設有消防電梯的高層建筑,首選消防電梯登樓滅火,并通過消防電梯運送消防器材和救人。當高層建筑內消防電梯不能使用或沒有消防電梯時,應選擇沿疏散樓梯和登高車登高進入起火層。在高層建筑工地上,也可以利用施工現場塔吊、升降機登高,但在登高時值得注意的是①消防隊員內攻時應配備好各種安全防護裝具及有關器材(如消防隔熱服、呼吸器、破拆工具、視儀、照明、通訊器材、指北針等)。②徒手登高50米以上的高層建筑的指戰員應是經過專業訓練,在身體素質和心里素質方面較好的指戰員,以減少不必要的人員傷亡。③進入內部時,要及時掌握疏散和撤退的路線及時間。
3首到中隊力量對高層建筑內部人員的疏散與營救
高層建筑發生火災,人員疏散困難,常有大量人員被煙火圍困,因此首到中隊力量到場后要堅持救人第一的原則,做好疏散與營救工作。
3.1人員疏散的方法
指揮員應指派2-3人到達消防控制中心利用高層建筑火災事故廣播向著火樓內部人員通報火災情況和進行疏散引導。因為,建筑內的大多數人員平時不熟悉各種可供安全疏散的出口,他們日常從大廳進入電梯,乘到各自居住的樓層,然后沿習慣的路線到各自的房間或辦公室,所以一旦發生火災事故,疏散引導便成了他們成功疏散的保證。一般事故廣播的內容應當包括以下方面:①火災事故的情況。即起火的部位和嚴重程度,其目的是讓受害者了解火情,使他們認識到所處位置的安全程度。②疏散事項。告訴營救人員,大樓內部哪些部位的人需要疏散,哪些部位是安全的,同時宣傳自救的簡單措施,堅持制止冒險跳樓。③指明疏散方向,讓受困者明確利用哪條疏散通道可到達何處最安全,并說明疏散指示標志。值得注意的是:利用火災事故廣播除了直接廣播外還應該用預先錄制的磁帶連續播放,必要時可采取分層分區廣播,防止人群在出口通道上堵塞。
3.2人員營救的方法
[2]指揮員組織3—4組營救力量利用各種方法和設施救人。因為首到中隊力量不足,救人方法只能局限于以下幾種:
1、利用樓梯法:樓梯、電梯、落水管等在火災的初級階段是十分重要的通道,其原因在于這些部位在火災初起階段往往只有一些煙,并且高層建筑的樓梯、電梯有較好的防火、防煙作用,所以首到中隊指揮員應根據實際情況,迅速調派人員在主要通道及出入口處營救被困人員。值得注意的是:一般高層建筑疏散通道有二個以上疏散方向,疏散的方向盡量做到射水方向的逆向,這樣可以防止火勢初始階段濃煙的侵害。
見圖:
2、利用繩索法:高層建筑發生火災,由于火勢蔓延迅速,疏散通道較少,以及火災中通道易被大火和煙霧封閉。有時建筑內部的老人、小孩和傷員容易驚慌,造成休克、昏迷狀態。一旦如此,可以利用繩索救人,也可將床單、衣服撕成條狀代用。這種方法救人時,應先從他們的腋下穿過繩索,結360,打好結,然后緩緩放下。
3、利用緩降器、救生軟梯等救生器材搶救人員。配有緩降器、救生軟梯的中隊,可以充分利用現有的器材裝備,應積極搶救人員。使用時,消防隊員應簡述操作方法后,再實施該方法。
4、利用云梯車、曲臂車等舉高消防車救人,此法只適用于在舉升高度極限內有樓層救人,在有裙樓及有舉升障礙時不宜使用。
5、利用跳樓法:這是一種萬般無奈的情況下采取的應急辦法,從某種角度來看,為保全生命,這又是一種丟卒保車的方法。因為,跳樓畢竟有危險性。利用該方法只可用在4層以下,五層或五層以上危險性就大了,再往上跳樓的死亡率幾乎是百分之百。要注意的:在跳樓之前,盡量扔下些被子、厚重衣服、沙發墊子等物件,以作緩沖作用。跳樓時應將雙手抓住窗的下沿,臉朝墻側,雙腳下垂,這將減去一人一手的高度(約2米)。跳樓者在落地時要雙腳松開,成彎屈姿勢,要盡量用前腳掌著地,減少沖擊力。有必要提醒的是,在下跳對剎那間,要稍用力向外推一下,防止觸碰墻面,否則雖然留得性命卻失了"面子",也是一大遺憾。
4首到力量的火場供水
高層建筑發生火災,應主要依靠建筑內部的給水管網以及各種固定滅火設施,本文簡要介紹三種方法。
4.1利用建筑物內給水設備供水
[3]給水設備主要有室內消防栓、消防水箱兩種:
利用室內墻式消火栓時,消防人員只要迅速登高到達起火樓層,接上水帶、水槍,啟動消防泵,即可出水滅火和救人,一般每個消火栓出槍(19毫米口徑)不宜超過2支。
利用消防水箱供水時,應明確消防水箱的容積和10分鐘內最多出槍數量,見表:
表1建筑消防水箱的容積
類 別 | 水箱容積m3 | 高度100m | 高度>100m | |
一類建筑 | 火災建筑 | 18 | 6支 | 5支 |
居住建筑 | 12 | 4支 | 3支 | |
二類建筑 | 火災建筑 | 12 | 4支 | 3支 |
居住建筑 | 6 | 2支 | 1支 | |
備 注 | 10分鐘內,同時可供水設置水槍的數量 |
4.2利用水泵接合器、首層室內消火栓供水
根據火場用水情況,視需要通過消防水泵接合器向室內管網供水,補充消防用水量。通過理論實踐可得出下表:
表2車泵壓力與供水高度的關系
供水高度m | 車泵壓 |
50 | 86 |
60 | 97 |
70 | 108.7 |
80 | 120.3 |
90 | 131.9 |
100 | 143.5 |
注:當一臺車泵達不到上述壓力時,可用2臺車耦合供水。 |
在沒有設置水泵接合器或水泵接合器出現故障時,可利用該樓首層室內消火栓,直接向管網供水。
值得注意的是利用水泵接合器或首層室內消火栓供水應注意的事項。①接口要使用正確并明確水泵接合器供水區域和范圍。②應明確是因消防泵故障,還是滅火用水不足,若屬前者可以直接通過水泵接合器供水;若屬后者,在使用時應慎重。明確消防車的供水能力及消防室內系統過流能力符合并聯條件后方可使用。③在實際使用過程中,還應檢查水泵接合器的閥門是否打開,單向閥是還完整好用及消防車水泵出口壓力是否大于建筑高度等。
4.3利用垂直鋪設帶供水
當首到力量到場時,高層建筑內固定滅火設施無法使用且供水高度在消防車供水能力之內,或施工中高層建筑發生火災及其他供水正常,但如不能滿足滅火用水需要時,可以利用垂直鋪設水帶的方法,該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50米高層單泵供水,供水,見圖:
表3東風水罐車的性能參數
車輛類型 | 消火栓 壓力 (Mpa) | 泵流量 (L/S) | 泵工作壓力 (Mpa) | 泵轉速 (轉/分) | 水槍噴嘴壓力 | |
一支 | 二 支 | |||||
東風水罐 | 0.3 | 30 | 0.8 | 2200 | 0.4 | 0.2 |
2、80米高層雙泵串聯(耦合)供水,見圖:
表4耦合供水參數
消防車泵壓力(Mpa) | 水槍噴嘴壓力(Mpa) | ||
第一輛 | 第二輛 | 三支水槍 | 二支水槍 |
0.9 | 1.2 | 0.18 | 0.21 |
3、80米黃河單泵供水,見圖:
表5黃河泡沫車的性能參數
車輛種類 | 車 泵 壓 力 (Mpa) | 水槍噴嘴壓力(Mpa) | |
黃河泡沫 | 1.2 | 二支水槍 | 三支水槍 |
0.2 |
4、東風車與手抬泵串聯向70米高層供水,見圖:
5滅火行動
[4]撲救高層建筑火災主要的滅火劑是使用大量的水。首到中隊到場后要充分利用室內消火栓給水系統,消防隊員進入起火層后,迅速占領有利地形位置,強行向火點進攻。根據管網設計能力要求,每根網管的最小流量為10-15L/S。建筑物的各層(包括屋頂)均設有消火栓,其消火栓的充水柱能到達該層室內任何部位滅火。同時,在消火栓箱內還設有直接啟動消防泵的按鈕。因此,消防中隊到場后,首先應乘消防電梯或沿疏散樓梯登樓,然后使用室內消火栓和滅火器材滅火。這是最簡單、可靠的和有效的戰術方法,可以達到迅速控制火勢、消滅火災的目的。
首到中隊在撲救高層建筑火災中,還應注意以下幾個環節:一是提早堵截,上下合擊,固守陣地,不能打零碎戰術,要將力量優先用于救人。二是內攻滅火,戰斗員體力消耗大,時時注意輪換作業,不能單獨進入內部滅火和救人。三是首到力量要根據自己的實力部署戰斗,估計自己的能力,不能蠻干。在火場上要抓主要矛盾,要把力量用在主要方面,指揮員要有果斷的決策能力,要敢于取舍,放棄一部分,集中兵力于主要方面。四是積極遵守"先救人、后滅火,先重點、后一般,先控制、后消滅"的原則。
6結語
總之,社會在發展,高層建筑在增多,消防設備也在發展。新形勢、新情況召喚著我們在撲救高層建筑火災中作出新的選擇,撲救高層建筑火災的首到力量部署正確與否是火災撲救成敗的關鍵。對此,本文只作了初步的探討,有待于在實踐中進一步展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