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全國第24個"119"消防宣傳日,今年的主題是"找火災隱患,保家庭平安"。冬季是一年中火災的高發期,據不完全統計,近八成火災發生在住宅內。
冬季火災高發的原因較多:一是天干物燥,可燃物容易著火;二是居民用火、用電、用氣、用油增多,火災危險源增加;三是隨著圣誕、元旦等節假日臨近,購物、旅游、休閑、娛樂等活動進入高峰,人流密集,人為致災因素增加;四是人們的室內活動增多,門窗緊閉,火災逃生困難等。從歷年統計數據看,生活用火不慎、電器故障、吸煙排在家庭火災原因的前三位。
如何預防?管好"三源"
電源注意電器設備是否存在線路老化、超負荷運轉、違章使用等問題,每戶都應單設電閘和保險。
氣源燃氣灶具一定要放在廚房里,不能放在樓道或樓梯間;檢查灶具是否漏氣,有條件的可在室內安裝可燃氣體報警器。
火源吸煙后一定要將煙頭掐滅;不要在住宅內私存危險品;樓道內不要私堆亂放易燃雜物,陽臺上不要堆放木材、油氈、廢紙等可燃物,垃圾通道不能倒燃燒的東西和未滅的灰燼,更不能在里面點火;燃放煙花爆竹時注意安全。
有何危害?當心"四害"
高溫呼吸道能夠承受的溫度為60℃左右,而火場中心溫度往往超過1000℃,初期火災也會超過100℃,一旦吸入熱氣容易導致氣管灼傷,窒息死亡。
中毒火場中會產生一氧化碳、氰化氫等有毒氣體,一旦吸入會導致人員意識喪失,并在2-3分鐘內停止呼吸。
缺氧當火災現場空氣含氧量低于14%時,人的行動就會受限,導致窒息死亡。
燒傷皮膚損傷引起并發癥。
發生咋辦?報警、自救、逃生
報警火災發生時,要在第一時間報警。如果所在場所有手動報警設備,應迅速按下,以便向其他人員示警。
自救不要驚慌失措,如果火勢不大,應迅速利用家中簡易滅火器材,如水、土、食用鹽,濕毛巾、濕棉被等進行撲救;如果火勢較大,應立即逃生。
逃生火災來襲時要迅速逃生,不要貪戀財物;穿過濃煙時,要盡量使身體貼近地面,并用濕毛巾捂住口鼻;身上著火時,可就地打滾或用厚重的衣物壓滅火苗;不可乘坐電梯,要向安全出口方向逃生;如果所有逃生路線被大火封鎖,應立即退回室內,用電話報警或打開手電筒、揮舞衣物或呼叫求救,等待救援。需要提醒的是,室內火災溫度一旦超過400℃,便會在瞬間從局部燃燒發展到全面燃燒,即轟燃階段。如果在轟燃之前不能及時逃生,生存的概率幾乎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