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意思”,這話我們常說,好像很少引起人們反感。因為,這是致歉專用的。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只要愿意認錯且態度誠懇,人們一般都欣然接受。
可,萬事皆有例外。比如當有人在覺得犯了錯擔著責之后,說出萬能致歉語“不好意思”時,竟成了新聞標題。標題一般是濃縮的看點,浸泡一下,發散開來,你就會發現其中輿論質地極為豐富。
新聞是這樣的:1月9日,鄭州陳寨花卉市場一門面房著火了,去了很多消防車,火勢很難控制。鄭州市副市長黃保衛對此次事故十分關心,事發地金水區廟李鎮黨委書記現場匯報時,開口就是:“不好意思,又出事了。”
這是一次很普通的事故。而且也沒造成人員傷亡,在動輒死幾十人的礦難都難以引起輿論興趣的今天,這樣一起并沒造成“無可挽回”的災難后果的“小火災”新聞,竟引來網民關注,著實有些讓人意外。更讓人意外的是,輿論焦點竟然只是事發現場一位官員匯報時的“開場白”——“不好意思”。
雖然提及這次事故時,筆者極力將其弱化為普通事件。但,這是相對而言的,并不是說這就是應該的,更不是說它真是偶然的。只是因為見慣了各種摻雜人為因素的災禍事故,而且因太過頻繁,輿論感知已產生了鈍感。而問責又相對疲軟,別說這次事故,就是造成百十人死亡的事故,也沒見多少真正嚴厲的問責。
所以,相比而言,鄭州這次火災確實不顯眼。以致假如不是那句很有喜感的“不好意思”,民眾都要漏掉這條新聞了。但正是這句,或無意泄露了天機,讓我們得以據此追索出這種小災小難不絕如縷的另一層面上的原因。
首先,從“不好意思”就能推斷出道歉的誠意,掂量出其間的歉意含量。“不好意思”這種輕度致歉,一般只用在你喊錯名字,打錯電話、約會遲到這類不造成實質損害的場合。從未聽聞在殺人放火這類大案要案里,出現“不好意思”的致歉。因為這時一句輕飄飄的“不好意思”只會適得其反,加劇矛盾。
這次火災,雖然沒有殺人放火的性質惡劣,但卻燒出一連串問題:比如失火建筑系違建,該市場違反消防法規,隱患極大。當地相關部門和領導對此顯然是有責任的。事故再小,對當事者來說也是一個大災難。“不好意思”式的道歉,則表明這位官員根本沒有感同身受,缺乏反省反思。
再者,因為有更高級別領導到場,這位官員才“不好意思”。換言之,這只算一句場面話。這話里還有個更驚悚的隱含新聞點——“又”。“又出事了”,證明這不是首次。而若反思僅止于“不好意思”,那么離下一次“又出事”也就不遠了。( 李曉亮)
[本資料為當寧消防網整理(原創、編輯),轉載請注明出處,尊重版權。當寧消防網系專業的消防器材商城,包含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銷售與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