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19SNEC的收官,尚未停歇片刻的光伏人便又接到了各省市能源局下發的競價項目申報文件,殫精竭慮的光伏人唯恐以毫厘之差錯失今年指標。光伏電站本就捉襟見肘的收益率,面對從嚴考核的新版雙細則,又該如何為電站“減重”呢?
精準預測完美應對新版雙細則
隨著新能源裝機的快速增長,出于對電網安全性的考量,“兩個細則”的考核越來越嚴格,且范圍已經從西北走向全國。
就西北能監局新版“兩個細則”的發布來看,西北五省與去年同比的罰款總額都呈現了不同程度的增長,以陜西為例,去年陜西1~2月份的罰款總額不足600萬元,而今年1月份其罰款繳納已經超過600萬元,同比增長近100%。
然而,面對漸成大勢的雙細則考核,部分光伏電站業主仍深感疑惑,不知該如何應對。
就此情況,國能日產品總監新范華云表示,越來越嚴格的雙細則考核是為確保電網安全而制定的,代表著中國新能源正朝著精細化管理的方向發展。國能日新作為新能源大數據服務商,不斷研發出智能化產品,利用大數據技術實現精準預測與控制,一直在為客戶提高效益、減少成本而努力,而且實現了對電站設備、人員的精細化管理。在2018年底西北新版“兩個細則”發布后,國能日新快速響應,并優化功率預測系統來應對考核。
我們也看到,電站業主對功率預測系統越來越重視。對此,范華云認為有以下三點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電網調度出于電力平衡的需要,要求電站上報高質量的預測,精度不高就會被考核;第二個原因是客戶自身管理趨于精細化,需要精細化的管理工具;最后一個原因:電力交易的發展,會讓預測系統的重要性進一步提升。”
精益求精電力市場化交易不可忽視
光伏電站的核心收入取決于發電量的高低,但隨著電力市場化交易的開放以及電改進程的加速,如何優化保障小時數之外的發電量收入則成為電站業主新的思考方向。
隨著光伏行業技術的進步,電站理論利用小時數亦在逐步提高,但保障小時收購數卻未能迎來相應的增長。為有效解決棄光限電問題,電力市場化交易的開放以及特高壓跨省區輸送通道的建立改善了光伏電站的消納情況,同時也提高了光伏電站收益率。
以新疆哈密某光伏電站為例,其實際發電量遠遠大于保障收購量,富余電量通過省內通道以0.05元/kwh的上網電價再疊加0.1元/kwh左右過網費后在當地具備相當程度的競爭力。但這個收益率并未達到最高,如果經過調研了解供需關系后,其富余電量的收益率還可提高10~30%左右。
范華云表示,電力市場化交易其實是一個很復雜的機制,從地域來說,分為跨區、省內,從時間來說,分為中長期、日前、日內,兩者組合有很多種可能性;再加上各地政策的差異性,以及新能源自身供給的波動性等因素,對電力交易的專業化程度要求較高。對于發電企業來說,需要有專門的人研究和從事這一職業。我們建議發電企業一方面要加強交易人才培養,一方面要加強信息化建設水平,這樣才能獲得更高的收益。
展會上,國能日新在電力交易方面推出了全新的產品,即電力交易輔助決策解決方案。據范華云介紹,該方案基于一流的功率預測系統,通過氣象信息的預測,再疊加電站歷史數據的收集后,可以精準的判斷出一座光伏電站的電力交易可參與量。通過其優秀的數據收集與整合能力,經過對供需關系、市場價格、實時電量等多項數據分析判斷后,融合功率預測的精度算法與博弈論的納什均衡,將幫助業主在電力交易市場上獲得更高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