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災發生后,初期階段最易撲救。多位專業人士指出,高層大樓最有效的滅火方式是內部迅速自救。一旦火勢起來,鋼筋、水泥等現有建筑主材將難以幸免。
專家表示,建筑內部的消防設施是撲救初期火災的重要工具和保障。
所以,建筑的物業單位或管理使用單位要定期對建筑消防設施進行維護管理,確保消防設施的正常運轉,持久有效地發揮其防止和減少建筑火災的作用。
另外,建筑管理單位要對消防設施的管理維護人員及消防安全保衛人員定期進行培訓工作,確保他們能熟練使用建筑內部消防設施,在火災發生后迅速發揮滅火作用。
上海大火之后,各城市即緊急展開消防檢查。11月16日至12月16日,北京消防部門以暗訪形式進行消防安全大檢查。其中,高層建筑是檢查的重點,將檢查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暢通情況,消防設施滅火器材情況。
袁宏永指出,國內在建筑階段有《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作為法規,對建筑材料、防火分隔、人員疏散、防排煙、消防給水、固定自動滅火設施、自動報警作了較為詳細的規定,在設計、施工、驗收、使用等環節也都有規定。
因此,要嚴格把握第一道關。高層建筑的設計單位和施工單位在保證建筑物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應嚴格按照《建筑設計防火規范》《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自動噴水滅火系統設計規范》等有關規范、標準及規定進行高層建筑構造、裝修材料選材和配套消防設施的設計和施工。
他建議,一方面更加嚴格監管,從設計、施工、使用各環節,管理到位;另一方面,加大火災責任追究和懲罰力度,要使得“玩火”的企業和個人付出違法的沉重代價。
賈洪也建議強化對高層建筑消防能力的監控,建設單位嚴格執行工程方案。他認為,若嚴格遵守國家規范,高層建筑有一系列防火安全保障。但若因各種原因整棟建筑存在先天不足,那么后期的管理和措施也無法彌補建筑上的防火缺陷。
此外,也應進一步完善建筑美觀、使用效率與消防安全之間的平衡。比如,現在城市大量建筑將疏散樓梯作為消防樓梯使用,有的密集塔樓里一層十幾戶僅共用一個樓梯間,高層住宅未設嚴格的消防分區,等等。雖然并不違反現有建筑規范,但不啻為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