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由國網新疆電力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非介入式負荷辨識技術成功在昌吉市佃壩鎮試點應用,可全時段精準識別居民用電設備組成和能耗。
非介入式負荷感知技術是實現精準把握客戶用電行為的重要手段。與傳統的客戶負荷監測分析不同,應用這一技術,將每戶居民所用的普通電能表更換為智能物聯網電能表,就可通過智能化的識別算法實現居民用電設備組成和能耗全時段精確辨識。供電公司可根據采集到的信息為客戶提供精準的節能建議。
2月份,國網新疆電力科研團隊啟動非介入式負荷辨識技術核心算法的研究開發,并在半年時間內完成了相關技術研發。隨后,科研人員在采集仿真實驗室內構建了居民家庭常見用能環境,對電視、洗衣機、冰箱等15種常用電器進行開啟時段、功率、用電量等信息的采集和分析,并開展了為期3個月的數據算法優化工作,最終取得了成功率100%的測試結果。
11月初,國網新疆電力科研團隊成員在昌吉市佃壩鎮開展非介入式負荷辨識技術試點應用。應用過程中,系統精準發現一戶居民家中用電負荷過高,并發出安全告警信息。
國網新疆電力總結試點工作經驗,計劃2022年內安裝200多只智能物聯網電能表,拓寬非介入式負荷辨識技術應用范圍,讓客戶通過“網上國網”APP等途徑隨時隨地了解家中電器的詳細用電情況,掌握家庭能耗重點,進而調整用電習慣、節約用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