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污水被集中處理之后,永嘉縣橋頭鎮的洛溪河變得清澈了。下圖:洛溪村的生活污水被收集到生態濾池處理,再經過一塊人工濕地,后用于農田灌溉。記者姚卡/攝
溫州網訊 陽光透過一棵500年老榕樹的枝葉,稀稀落落地撒在洛溪河面上,靜謐,幽然。河里的魚兒使勁甩著尾巴,和同伴們嬉鬧著;在岸邊洗菜洗衣的大媽,和著涓涓細流聲,正話家長里短。
這是近日永嘉縣橋頭鎮洛溪村的午后一景。從臭不可聞到魚兒嬉戲,洛溪河的改變發生這兩年間。
河流治污,改善了環境,還豐富了“錢袋子”
村里的老人回憶,幾十年前洛溪河的水是能拿來洗米甚至飲用的。但在20多年前,村里建起新房,用上了抽水馬桶,化糞池的污水通過管道排到洛溪河中。
新房越建越多,化糞池也越來越多,洛溪河一時成為污水集中池。“河里的污水很多時候不能被及時沖走,發出陣陣惡臭,在家里都能聞到,我連門窗都不敢開。”家住河邊的村民曾阿姨這樣說。
2014年4月,洛溪村開工建設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在洛溪河兩側新建了兩個污水處理池,鋪設了8323米污水管道,接入380戶農戶,接戶率達80%。化糞池管道、污水管網等有了處理終端,洛溪河的水質明顯好轉,村里的環境也得到了改善。
洛溪村的有關負責人說,洛溪村的治污不僅改善了環境,還有生財的“功效”。
2011年,洛溪村投資245萬元建成了洛溪村水庫,不僅解決了洛溪村村民的用水問題,還為附近的橋頭鎮白垟工業區和橋頭高速服務區提供了清潔衛生的水源,洛溪村集體因此每年增收30多萬元。
洛溪河遭受污染之后,放水庫的水沖洗河道似乎是。但對洛溪河來說,這卻是個兩難選擇,不放水,河道臭不可聞,可放水,就如同是“放錢”。如今,村里建成了污水治理設施,水庫的水保住了,村里的集體收入也有了保障。接下來,村里還打算在洛溪河兩岸修建休閑壩,讓村民多一個休閑好去處。
污水管網接入30萬戶家庭,改造化糞池13萬座
五水共治,治污先行;治污之要,在于農村。洛溪村的改變是我市廣大農村五水共治的一個樣本。
2015年是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沖刺年。去年年初,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被納入溫州市委“一號文件”——深入推進農村“五水共治”,加快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
截至去年12月底,我市共有1644個村完成生活污水治理設施施工圖設計,1630個村完成招投標,1624個村開工建設,接戶308201戶,累計投入建設資金22.5億元。
據了解,全市農村的污水處理工作有進廠處理、自建終端和分散式處理三種模式。其中采取村域自建生態化處理設施模式的有1006個村,占62.9%;進廠處理的村有357個,占22.3%;分散式處理的有236個,占14.8%。截至去年11月底,已完成化糞池改造13萬座,鋪設接戶支管143萬米,設置檢查井和清掃井17萬個。
溫州嘉華環保
銷售熱線;15088970088
電話;0577--57578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