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東街道天場村有一處占地面積約2000平方米的違建廠房,聚集了多家頭盔生產企業。這些頭盔企業在噴漆過程中排放大量有害氣體,對于周圍的村民來說,如同揮之不去的噩夢。
借全市“大拆大整”開展之際,11月底城東街道啟動了天場村違法建筑群的拆除計劃。制造污染的違法建筑群,到了必須治理的時候。
一下車就聞到刺鼻氣味
天場村位于城東街道云海社區,三面環山,放眼過去盡是群山疊翠,生態環境優美。
可就在眼皮底下,一座座藍色鐵皮、銀色鐵架子搭建成的簡易廠房顯得格外突兀。這些簡易廠房,大多是頭盔企業,以制造摩托車頭盔為主,還有幾家皮條廠、商標廠、制冰廠等。
天場村的頭盔廠,給人的印象就是“臭”。與樂清日報記者一同前往天場村的市民監督團成員提醒:“那
地方的污染出了名的厲害,頭盔噴漆產生的氣味很難聞。”
剛到天場村,一下車鼻子里馬上鉆進一股刺鼻的異味,讓人下意識地捂住了口鼻。不遠處,一排排鐵架子上擺著數十個剛噴完漆的頭盔,一名沒做任何防護措施的女工正往頭盔上貼商標。
這些違章建筑早的有20多年歷史,其中的頭盔企業曾是當地的支柱產業,不少村民都從事頭盔制造。生產工藝中有一道噴漆工序,會產生一定量的廢氣和廢水,主要污染物為苯。這些生產企業布局不合理,大多鄰近居民住宅,附近居民深受其害。
前幾年,樂清市開展頭盔行業市場整治,將上規模的頭盔企業撤出此地,統一科學合理布局發展。而仍留在村里的頭盔企業,大多是“三合一”家庭作坊式企業。
附近村民稱,不愿住在這里呼吸著廢氣,不少有條件的村民都搬走了。而留在村里的,礙于從事頭盔行業的鄉親面子,也不好意思舉報。
頭盔行業的利潤早已不如當年,這里的生意一年不如一年。唯一不變的是,制造頭盔過程中產生的廢氣依舊籠罩在村莊的上空。
要效益還是要環境
早在2007年,樂清市“兩會”就曾收到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對當地頭盔行業環境污染問題遞交的議案和提案。要效益還是要環境,成為不得不思考的問題。
如今,不想再忍受廢氣污染的村民也越來越多,在溫州市網絡問效平臺和樂清市網絡問效平臺,都能見到相關的投訴件。
其中一名ID為“我是天場人”的網友這樣描述:“每天早上八點至晚上,該噴漆煙霧籠罩著整個村莊,噴紅色油漆猶似‘紅霞’映天,化學漆之粉末染遍整個山林果樹(楊梅),水庫和河面一片彩色浮沫,民宅窗戶田野農作物盡染其色,故其水讓人畏飲,其氣讓人窒息,其臭讓人惡心。 ”
天場村的違法建筑,不得不拆!如今借“大拆大整”活動之東風,城東街道啟動天場村違建廠房拆除項目,共涉及違法搭建企業17家,大部分是頭盔企業,占地面積約2000平方米。
“我們將限期拆除通知書發放到位,要求企業主盡快騰空搬離。”城東街道辦事處副主任王志稱。
11月22日,城東街道辦事處組織50多人及拆違設備對天場村違建群進行拆除。伴隨著“隆隆”的挖掘機作業聲,一處處違法建筑倒地。當天,共拆除了400平方米的違法建筑。
跟污染企業告別
按照項目工作進度計劃,要在11月27日前全部強制拆除。可直到現在,仍有80%的違法建筑未拆除。拆遷進度緩慢,越來越難以推進。王志稱,這些頭盔企業本身利潤低,都靠著違法廠房的低租金降低生產成本。“拆了廠房如同斷了他們的財路,因此他們對拆違行動很抵觸。”王志稱。
就在現場,樂清日報記者看到被拆除的簡易棚外,還有人在露天環境下制造頭盔。“廠房雖然被拆了,但還有訂單沒做完,做完訂單就不做了。”這名企業主無奈地說。
而在另一處未拆除的簡易棚里,幾名工人仍是熱火朝天地工作著。當記者詢問什么時候停工搬離此地時,他們稱“沒接到通知”。企業主也回復:“已經拆了一部分,夠了,剩下的別再拆了!”
記者在采訪過程中,發現大部分企業主對拆除行動十分不理解。“找不到正規廠房”“不做頭盔做什么”“一家老小就靠頭盔生存”等成為企業主抗拒拆除行動的理由。為此,城東街道專門成立了攻堅小組,強力推進拆除行動。
“等這片違法建筑群拆除了,我們要找天場村雙委溝通,合理規范利用好拆違拆出來的空地,幫你們尋找其他產業項目。”工作人員反問企業主們,總不能搞污染行業一輩子吧?天場村要跟頭盔廠等涉及違法廠房的污染企業告別。
{company}(鏈接到{url3})
銷售熱線:{t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