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網訊 今年6月底前,要消除市控以上劣五類水質斷面,年底前消除劣五類水體……“消劣”不僅是今年我市治水的首要目標,更是“兩會”代表、委員們關注的民生熱點。在人大政協建議提案辦理系統里輸入關鍵詞“水”,相關主題的內容著實不少。在“兩會”現場,代表委員更成了“監督員”和“智囊團”,曝光河道決不留情,建言獻策傾囊而出。他們關注如何以剿劣促人居環境改善,更涉及如何以治水倒逼我市產業轉型發展。 消除劣五類水代表委員化身河道整治監督員 “龍灣的嶼頭河、黃山村、黃石村附近的河道斷頭河很多,如果河水不疏通,怎么治理都消不了劣。”昨天,市人大代表、泰昌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副總裁王茂法在龍灣代表團分組討論時率先發言。 像王茂法這樣,在“兩會”中當起河道“監督員”的代表委員不少。市人大代表、鹿城區南匯街道春秋社區黨委書記、主任胡美珠表示,市區南塘麗田河和南浦橋附近出現水質不佳、渾濁現象,反映后相關部門找不到原因。她建議,一方面要“深究”污染源,另一方面要徹底清除底泥,防止污染反彈。 現場曝光的河道并非個案,一組組數據證明,雖然我市治水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但仍然任重而道遠。記者了解到,6月底前,我市要消除省、市控劣五類水質斷面,其中省控斷面1個,市控斷面14個,市控以上劣五類水質斷面接近全省總數的一半。 截至目前,我市還有2947個劣五類小微水體,數量屬全省之首。李紅健是市水利局副局長,也是農業界別的市政協委員,對我市面上的劣五類水體情況,可謂爛熟于心。他表示,除此之外,前兩年已經消除的劣五類水質斷面還存在反彈的風險,所謂剿滅戰和鞏固保衛戰得一起打。而目前我市河道水質的污染物評價指標為氨氮和總磷,其主要污染源就是生活污水。 “要營造治水氛圍和治水熱情,多立功德碑,舉行年度治水頒獎盛典,探索企業家河長制,對貢獻特別大的治水人士可以直接用其名字為河道命名。”市政協委員、浙江竟成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胡如意表示,面對如此艱巨的消劣任務,跟科學治水同樣迫切的,是要掀起全民治水熱潮。 從管道到處理廠一路“追蹤”污水不放松 溫州“五水共治”以來,“截污納管”已成為市民耳熟能詳的術語。然而,這一關鍵工程究竟進展得如何?真的做到了應收盡收嗎?不少代表、委員“揪”住這一個點,從管網到污水廠一路“追蹤”污水的“前世今生”。 臺聯界別的市政協委員陳廣東反映,目前農村三格式化糞池大部分存在滲漏,污水管網易堵塞,有些廚房污水、洗衣污水未接出,集中式處理池管網較長等。這些都導致了污水處理池進水量少,大部分污水還是流失到大環境中,不能充分發揮污水處理設施治理作用。 對此,他建議,對山區分散式處理為主的,以1-10戶小型無動力厭氧+人工濕地治理、微動力好氧治理等模式,盡量減少管網鋪設,少數居民集中居住的用集中式處理池。此外,還要利用法律及機制的完善進行管理,比如建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運行管護費用保障機制,建立農村生活污水設施長效管理考評機制和經費保障機制。同時,加強推行排污納管司法條文程序出臺的力度,為政府和主管部門在施工操作上和管理上提供可操作的法律依據。 除了管道,污水廠的問題也不少。李紅健直言,目前我市污水處理廠進水濃度低,減排效果差。“個別污水處理廠實際進水氨氮濃度甚至比一級A排放的標準還要好,市區中心片污水處理廠的進水COD濃度也只有107mg/l,減排效果連年不升反降,實在令人匪夷所思。”而當前所謂的處理廠超負荷運行,可能是真也可能是“假”。因為該處理的不處理,不該處理的卻占用了份額。 “要改變以管網建設長度為考核指標的方式,改為以污水納管率和污水收集率為考核指標;要根據他們送入污水廠的污水進水濃度和進水量進行綜合考核和計費。”李紅健表示,對進水濃度低于合理水平的要進行處罰,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增強他們對污水管網進行維修維護的動力,才能污水的進水濃度,終提高污水處理廠的運行效率和減排效果。 治河先治源“拆整+治水”促產業轉型 追根溯源,剿滅劣五類水的關鍵還在于“水岸同治”,治河先治源成為代表、委員們的共識。污染在水根在岸,各類涉河企業是重要污染源之一。治水促產業轉型,產業轉型又反過來助力消劣,這樣的良性循環成為美好愿景。 這次“兩會”,已有委員將產業轉型的實踐案例寫入提案。2014年以來,市總工會技協辦組成洗車水再生利用項目實施小組,研發出“節水神器”——LT系列洗車水再生裝置。這次,總工會界別的委員們在集體提案里就算了一筆賬:按清洗每輛車平均用水100公斤計算,每年需要消耗城市居民用水162萬噸,相當9個九山湖的蓄水量。他們建議在全市落實洗車水循環,盡快出臺規范洗車業服務的相關政策,全面排查整治洗車店,建立洗車經營者檔案以及行業長效監督機制,并通過政策扶持大力推廣洗車水再利用設備。 “現在拆出一批平地,這正是消劣的好時機,可謂事半功倍。要借此機會疏通河道,進行清淤、截污納管等治理,等到建設好再治就很麻煩。”王茂法提出要充分利用拆整的歷史機遇治水,他建議要在圍墾時就要留出充分的河道,形成密集河網;對于永強塘河水系要盡快暢流活水,重建健康水生態。 “大拆大整”是我市的挑戰,更是促進產業轉型、經濟轉型的歷史機遇。而沿河的產業整治是拆整的重要內容,也是剿滅劣五類攻堅戰的重要舉措。市人大代表李炎倫則把目光集中在涉河的三產服務業。他建議,我市綜合行政執法局應牽頭對三產服務業違法排水行為進行監管。同時,要針對涉水違建、路邊菜場、沿河經營性場所、作坊進行大拆除、大整頓。通過綜合執法手段關停拆除污水直排的路邊農貿菜場,比如市區的洪殿老菜場、雙井頭菜場等,拆除違章建筑,整頓“四無”經營單位,倒逼舊城區加快改造。 亟需發展的還有環保產業。胡如意建議,我市要多考慮聯合體招標等形式,引進明星企業和培養當地環保企業兩手抓,培育一批影響力大、競爭力強、“專精特新”的環保產業。同時利用浙南科技城的良機,將研究環境治理項目、打包引進人才、培育當地產業三者結合。 {company}(鏈接到{url3}) 銷售熱線:{t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