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善治蜀者,均以治水為重”。在日前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繼對外公布“治霾十條”后,《實施“成都治水十條”推進重拳治水工作方案》隨即揭開面紗。根據該方案,截至2019年,成都將全面建成中心城區“宜居水岸”工程,到2022年,成都市黑臭水體將總體得到消除。據悉,成都“水十條”在多個方面的要求更為嚴格,也更加強硬。
怎么讓成都“告別”黑臭水體,讓碧水清流常伴市民身邊?“成都水十條”結合河長制管理工作、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和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三年推進方案,從生產、生活、生態用水三大關鍵治理領域,提出了包括大力實施污染流域綜合整治、城鄉黑臭水體綜合治理、水體保護、污水處理設備及飲用水安全保障在內的10條重量級治水舉措。
成都“水十條”體現出源頭減污—過程阻斷—處理回用—末端治理全鏈條過程治理。生產用水治理方面,成都提出力爭通過三年努力,實現城鎮污水處理設施、污水主次管網、污泥處理處置“三個全覆蓋”。眾多業界人士指出,誠如雨污分流全覆蓋、養殖污染零排放、飲用水源保護區規范化建設全面實現等過硬的工作目標,也充分體現了成都重拳治水的力度和決心。
加強飲用水水源地規范化建設也是成都“水十條”的重要內容。為充分挖掘水資源利用潛力,規劃建設“第三水源”三壩水庫的工作納入成都“水十條”,并按照“一源一檔”分級分水源地建立縣級及以上飲用水水源地管理檔案。被視作成都第二水源的李家巖水庫年內已啟動大壩主體工程施工,預計2020年,基本完成李家巖水庫主體工程建設。另據成都商報日前報道,截至2018年底,成都縣級及以上集中式水源地將全部建成水質預警自動站,讓市民喝上放心水。
“水環境問題‘表在河里,根子在岸上’。”成都市水務局局長陽昌壽指出,在生態用水治理方面,截至2017年,成都列出了強力整治296段黑臭水體任務清單:計劃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完成郊區(市)縣243段黑臭水體治理方案編制,啟動工程措施建設。此外,成都還將對餐飲店、農貿市場、“小散亂污”等違法排污行為下“重招”,進行全面梳理、建立臺賬,制定年度治理方案,治理成果。
作為一座因水而生、因水而興的城市,成都出臺“成都治水十條”重拳治水,可以說為當前和今后較長一段時期內成都水環境治理和水生態保護勾勒了一幅清晰明了的路線圖,牽住了綠色發展的“牛鼻子”。與此同時,各部門分工協作,形成合力,也了水環境治理的系統性和整體性,引導各類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形成政府、企業、民間組織、公眾共同建設“宜居水岸、活水成都”的格局。
此外,根據成都“水十條”,當地將加快完成藍線規劃,全面建成中心城區“宜居水岸”工程,在水體氨氮、總磷污染的“源解析”上下功夫,力求列出“源頭”清單,提出削減方案。同時成都將各項工作任務細化到各部門,對完成進度要求提出了明確時間表,建立工作月報制度、約談制度、責任追究制度,為落實提供了有力依據。
{company}(鏈接到{url3})
銷售熱線:{t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