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豬污染,除了影響同安 “母親河”東西溪外,是否也在影響著其它各區流域?昨日,本報記者赴海滄過蕓溪、集美后溪、深清溪、瑤山溪采訪。采訪發現,除海滄以外,其它區仍然無法擺脫 “規模化養豬”的污染。
海滄過蕓溪正在改造,海滄區環保局告訴記者,過蕓溪并沒有受到養豬污染的影響,因為海滄早已清退了 “規模化”養豬場。相比之下,其它區對“禁養區”的治理緩慢。正在迎頭趕上的是集美區,據集美區副區長張劍鳴介紹,區里安排了1600萬元的資金,用于一期整治,主要用于杏林灣周邊,接下來還有二期和三期治理,將于2011年前完成。
既想吃豬肉,又怕豬污染,由此引出了一系列問題:以廈門的環境容量來計算,可以養多少頭豬?多少頭豬可以滿足廈門市民需要?哪些地方可以養豬?
市環保局介紹,農業部門等制訂的 “浙江規劃畜禽養殖空間布局”,已經通過專家評審,根據廈門的環境容量,測算出總的畜禽養殖需求量,可養區的范圍慢慢縮小。
{company}(鏈接到{url3})
銷售熱線:{t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