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早的LED公司 首爾半導體及其子公司于9月19日稱,對侵犯子公司Acrich技術、進行產品銷售的首爾半導體 美國LED照明公司,已向美國加利福尼亞聯邦法院提起了侵權訴訟。
首爾半導體在訴狀中說,Archipelago Lighting, Inc出售的包括燈絲LED燈在內的幾種LED燈,侵犯了首爾半導體的12項相關。被侵權的首爾半導體的Acrich包括高壓驅動LED驅動技術、多芯片制造和多結技術(MJT)、LED封裝、燈絲LED制造技術、LED外延生長和芯片制造技術等,均為制造和驅動LED所必需的核心技術。
近日,我國LED產業再次遭遇困局。部分LED企業陸續收到一些來自美國權人的侵權的警告函。涉及的領域包括照明、封裝等,給LED企業帶來了風險。
事實上,近年來隨著LED產業的快速普及,LED行業訴訟案件頻發,由日亞化學、歐司朗光電半導體、科銳(Cree)、豐田合成、Lumileds等五大廠交互授權形成龐大的網,使得任何想要賣到海外市場的LED廠商,多多少少都需要繳交“保護費”才能順暢通行。使我國LED“走出去”面臨的掣肘。
我國企業頻繁遭遇封鎖
近幾年,LED行業有關侵權及維權的新聞頻繁曝出。英特美繼續尋求對三菱氮化物紅粉無效的審查、億光控告普瑞光電侵權、首爾半導體也積發起LED保衛戰等等。這些事件無不都在傳遞一個信號,即目前LED行業無論是上游還是應用層面企業,對于權越發重視,對于產權的維權決心都在加大。
其中,引起反響的是韓國LED首爾半導體株式會社(下稱首爾半導體)自2016年9月起,以照明、電視等制造廠商為對象,針對全球29家企業發出侵權警告。這29家企業包括創維等15家中國大陸企業、AOT榮創公司(下稱榮創)等4家中國臺灣企業以及Feit等多家歐美企業。
此消息一出,立刻在半導體行業引發熱議。有專家認為,此次首爾半導體針對眾多中國LED企業提起侵權警告,一方面說明中國半導體制造與消費市場發展前景廣闊,首爾半導體希望通過訴訟,獲得可觀的許可費;另一方面說明近年來中國LED企業對技術研發、保護更加重視,首爾半導體意欲通過訴訟遏制競爭對手、搶占市場份額。
我國LED產業發展相對較晚,在積累方面與國外還有一定差距,且大多數只停留在衍生性的階段,難免會遭受“訴訟之苦”。隨著LED行業競爭加劇,糾紛、訴訟亦在同步增長,不少國內企業已經認識到的重要性,通過與巨頭的交叉授權形成“保護傘”,保持企業穩步且持續的發展。
積應戰或達成授權
被訴后,企業面臨的后果包括高達幾百萬美元甚至上億美元的損害賠償金;接受禁止令,失去相關的市場;商業機會的流失;幾十萬美元甚至幾百萬美元的訴訟成本。每一項風險對中國企業可能都是致命的打擊。相關專家指出,面對訴訟,中國企業置之不理和訴訟到底,都不是明智的選擇。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和解是對中國企業是好的結果,但是往往需要積應訴,來創造的和解時機和對自己有利的砝碼。
此外,通過交叉授權或達成授權協議也不失為應對的一種有力方式。廣東晶科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晶科電子”)近日與豐田合成株式會社(以下簡稱“豐田合成”)達成白光LED授權協議。豐田合成是B.O.S.E聯盟成員,擁有白光LED關鍵技術組合。在此次與豐田合成達成白光授權的基礎上,晶科電子還將與豐田合成在全球和商務方面開展更加深入的合作,從而突破白光壁壘,在背光和照明方面的全球化業務拓展中提供堅實的保障。
Cree于8月4日宣布與晶電簽署了全球LED芯片交叉許可協議,旨在進一步推動LED照明和LED 燈泡市場的增長。根據協議條款,雙方將獲得對方的氮化物LED芯片許可,并授予對方部分非氮化物LED芯片權。晶元光電為世界芯片供應廠商,深信知識產權價值不可抹滅,因此積與CREE達成交叉授權,并支付費用,同時維持客戶關系,以利永續發展。
Cree董事長兼執行長Chuck Swoboda表示,Cree的創新技術及廣泛的組合讓LED元件及照明產品更具競爭力。而晶電董事長李秉杰也說明,借此次交叉許可協議,晶電將能夠更迅速、順利將LED芯片推上全球舞臺,并借此機會為世界各地客戶提供服務。
同時,隨著五個大廠的本業經營越來越困難,其他大廠開始改采收取授權金或釋出的方式求生存。此外,日亞化學被譽為門神級的白光(YAG patent 925)已于2017年7月29日到期,再加上中國臺灣的億光電子針對日亞化學持有的提起無效訴訟,也在美國等部分國家獲得無效的成功判決,已經大幅削弱日亞化學的強度。隨著LED大廠筑起的高墻開始崩解,過去這些廠商靠著壁壘在全球LED市場呼風喚雨的榮景恐不再。
原標題 戰“硝煙”再起,LED企業如何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