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國家"十三五"電力規劃重點項目,陜北到湖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湖北段日前按下"開工鍵"。這也是疫情發生以來,湖北省開工的首個重大能源項目。工程計劃2021年建成投入運行,每年輸送電量達400億千瓦時,可以有效緩解湖北及華中地區中長期電力供需矛盾。

特高壓由1000千伏及以上交流和±800千伏及以上直流輸電構成,具有遠距離、大容量、低損耗、少占地的綜合優勢,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輸電技術,堪稱電力高速公路。
陜北到湖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已于2月28日正式開工,但受疫情影響工程湖北段(投資60億元)一直處于暫停狀態。國家電網消息顯示,日前該工程已正式開工。國家電網公司專職新聞發言人王延芳介紹:"湖北未來3年新增近3000千米輸電線路、1400萬千瓦輸電能力的特高壓工程。"
陜北-湖北工程總投資達185億元,為國家"十三五"電力規劃重點項目,也是"特高壓輸電升級版"首批示范工程;起于陜西省榆林市,止于湖北省武漢市,途經陜西、山西、河南、湖北4省,線路全長1137千米,額定輸送容量800萬千瓦,計劃2021年建成投運。在國家電網湖北省電力公司特高壓辦副主任彭迎看來,陜北-湖北工程既著眼現在,更著眼于未來。彭迎表示:"湖北是我國的用電大省,是中部崛起戰略的‘排頭兵’,由于一次能源資源匱乏,土地和環??臻g有限,保障電力供應的壓力較大,預計‘十四五’期間最大電力缺額將超過1500萬千瓦,所以建設外電入鄂特高壓電網通道迫在眉睫。而陜北是國家級戰略能源基地,2700億噸的煤炭儲量占到全國的12%,發電外送通道的打通能將現有資源快速轉化。"
武船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陳埥表示:工程建設對于企業絕對是個利好消息。陳埥說:"工程建成之后,湖北省特別是武漢地區的電力供應會更加充足,結構更加豐富。對我們這樣在武漢未來有著巨大發展規劃的企業提供了基礎性保障。用能成本更具比較優勢。有利于提高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對鞏固和擴大公司在船舶制造領域的市場占有率是一個有力的支撐。"
將陜西豐富的風、光、火電打包直送華中負荷中心,王延芳說,陜北-湖北工程建成后,每年輸送電量400億千瓦時,相當于替代受端原煤1800萬噸,工程在助力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同時,也將助推輸變電設備制造業的轉型升級。王延芳表示:"工程還將直接帶動設備生產規模約120億元,增加就業崗位超過4萬個,帶動電源等相關產業投資超過700億元,充分發揮了電網基礎設施建設對經濟增長的‘壓艙石’和‘助推器’作用。"
截至目前,湖北電網高壓基建工程復工開工78項,配電網工程復工開工631項。國網湖北省電力公司方面表示,力爭在4月底前,除武漢地區外電網建設工程復工率達到100%,確保完成年度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