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計算的廣泛應用將大幅降低企業信息化建設成本,優化運營管理流程,創新業務發展模式。作為汽車制造業龍頭企業,上汽集團意識道上云是其實現數字化轉型的重要路徑。本文從汽車制造產業企業的痛點出發,分享了帆一尚行助力上汽智能駕駛、智能制造、智慧出行等創新產業的數字化的實踐和發展歷程,有效推動了上汽從傳統制造企業向企業的戰略轉型。
上汽集團,是財富世界500強企業之一,位居中國制造企業500強第二的位置,僅次于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旗下業務包括汽車整車、汽車零部件、移動出行、汽車金融、經營等。
在數字化背景下,上汽集團開始基于原有業務向共享、科技、智能化業務模式轉型,為實現上汽集團的愿景而努力,即“傾力打造富有創新精神的世界著名汽車公司,引領未來汽車生活?!?/span>
簡單理解,上汽集團的愿景大概包括兩個核心理念:一個是創新;另一個是專注生活。秉承這一理念,上汽集團將從一個生產、制造、消費的汽車集團,轉向一種能提供對外服務的公司模式,從汽車整車制造公司轉為一家出行科技公司。
因此,現有業務除了原來的汽車五大板塊,要轉為更偏重創新的業務,包括車享、斑馬、享道、EVCARD和蜘蛛智選業務。而上汽云扮演的角色就是和集團一起攜手,實現企業的數字化戰略轉型。
成立云計算中心,帆一尚行引領行業創新
“參加前幾屆的SACC架構師大會,我代表的還是上汽集團,現在上汽云已經是一家獨立的公司?!睋顫榻B,上汽集團的云計算中心屬于上海帆一尚行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帆一尚行),也是汽車行業個云計算中心,在2015年啟動建設,旨在承載上汽集團數字化戰略轉型、引領中國汽車行業創新。
當時,李濤和整體團隊一起從整車調到專項小組,負責從預算、中間件、中臺到后期的統一云平臺建設,直到成立的業務創公司。
經過幾年的發展,上汽云從一個數據中心變成了三個,從原來5、6個機柜,到現在的幾百個機柜。團隊人員從6到7個人發展到130到150之間。從一開始只提供基礎的云儲機、IaaS環境,發展到更多的SaaS、PaaS、平臺類服務。
帆一尚行的云平臺,主要基于開源框架開發,從業務系統及場景上云切入,為集團內提供彈性計算、數據、存儲、網絡、安全、應用、人工智能、IOT等云服務。至今超過4000臺云主機,超過1萬個虛機或容器,及30PB存儲。云平臺易用高效,為集團總部、乘用車、大通、斑馬、享道、環球車享等60+家下屬公司提供云產品服務和解決方案。
制定數字化、產品化和云安全路線
云平臺的建立成為企業創新的核心要素,為整個上汽集團的業務轉型提供了源動力。為了加速推動企業上云路線,實現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公司專門構建了數字化、產品化和云安全路線。
那么,該如何理解上汽云的數字化路線?
首先,就是以客戶為中心,推動組織變革。早,企業做項目都以領導意識為核心,而上汽云未來要以客戶為中心。其次,是商業模式的轉型,由原來的B2C轉為B2B2C。其三,是上汽云要建一個三層的混合云,即:核心云、接入云、邊緣云。之前關注更多是整個集團內部的網絡,到后來的專用網。開始,是和公有云廠商合作建立的混合云。后,上汽要要建立一個ABC環網,主要以三地三中心作為目標。從早上海浦東的數據中心,到現在的南京數據中心,以及在建的數據中心,作為三地三中心。
為了實現以客戶核心的目標,上汽云還制定了“開源+自研+合作”的技術路線。和傳統IT外包的模式不同,公司在OTA、IOT、AI等技術領域,從上層的服務平臺到中間層的管理端,包括客戶的自助、銷售自助、產品自助以及下面的運營自助、硬件自動化、資源調度、業務調度、數據庫等方面,都進行了開發,基于很多開源技術,做了很多探索。
另外,云安全也是上汽云的重中之重,公司以云、管、端為目標,采用四層安全保護模式來進行安全防護。
大體來看,基本以3+4角度來看云安全,3個點基本上是云、管、端?!霸贫恕睆南到y安全、數據安全、安全可視、主動防御來做?!肮堋?,主要是管道,開發團隊本身自己有自身的安全證書開發能力,管道這一端能做到可控。“端”也一樣,對于下屬企業端,不管移動端,還是傳統終端以及車端,都有統一的信任機制。
在整個防御體系上,分成四層,包括:邊界安全、內網安全、核心安全和主機安全。
構建六大云架構
那么,上汽云具體涉及了哪些業務平臺?李濤分享了六大云架構設計內容。
,基于通用業務的云架構。包括公有云、私有云、邊緣云和服務云,這四朵云構成了上汽云。中間會有IaaS、PaaS、企業級服務、移動端服務、終端服務以及開發服務。
第二,基于網聯汽車的云架構。主要用于實現云端數據的集中,對數據同步的實時性要求比較高。同時,它與第三方服務集成在一起。在網聯汽車平臺,可以把移動的服務、導航服務、知識管理,包括升級服務運行得更加安全。上汽集團提供的移動端上的很多應用,包括導航、娛樂、交通、支付以及在線的會員系統,都在云上處理。
中汽集團的車,基本上分兩條路。一條通過4G網絡提供娛樂服務,第二通過互聯網通道跟中興進行交付,這塊對車的內部的控制、安防都由安全通道處理。周邊是跟停車泊車包括客戶服務、交管服務以及制造整車單元打通,提供整個車的車輛信息,包括車輛的后市場、包括車主體系,都可以根據這些數據進行評估。
因為,不管是汽車,還是汽車載體以及相關的制造工廠,把數據通過云端融合,產生更多、更新的價值,是時代的大勢所趨。
第三,是基于用戶體驗的云架構,類似于終端虛擬化、移動端虛擬化的架構設計。因為,用戶對云使用服務的敏感性、延遲性,包括對云的安全性以及及時性,有明確需求。開始,上汽云把這些要求做到了大的中心里去,現在切出來把強用戶交付放到云的遠端或者現場端。之前,是把這種服務放在貼近用戶的端,強調更多的是對用戶的體驗,包括把自運維性、自定義性放到用戶現場端。這樣才能為用戶打造更好的體驗,包括數據回流,可以流回到用戶本地區域。
對這些核心數據,核心的策略,這是由總的云端下發的。在云端考慮更多的是“管控”,一個是策略,還有治理和回歸;而現場端考慮更多的是數據的緩存,包括服務的響應,及時度、包括網絡的延遲性,包括IOT的管理等,都由現場端來做這些處理。
第四,基于數據集中的云架構。這一應用在汽車制造行業使用率特別高,因為大家對于對數據的依賴程度高,包括對數據敏感性特別高,類似于地圖這類的服務。
這一類服務的特點是數據高加密的,甚至有國家法律法規的要求,對數據有明確管控要求。所以,在這個架構設計當中,基本上的東西都在云端,從外部數據的采集和導入,到和很多車輛眾包平臺的交互,數據采集以及跟集團周邊企業或者周邊其他業務數據交互,全部由云來解決,現場端只有屏幕圖測。當然,這對網絡能力,包括網絡的延遲、跨地域網絡能力、網絡可用率等,提出很多挑戰。
為了應對種種挑戰,上汽云可以把雞蛋放在云端一個籃子里。云端涉及到幾個層面:一個是核心數據的母庫,包括核心業務的母庫放在云端;同時,對核心數據的處理也在云端,包括作業級處理,眾包數據。
這樣做的好處在于,對整個核心數據的管控,包括安全、合規性、合法性、管控,都基于數據集中的云架構來實現。
第五,基于智慧園區的云架構。主要特點在于實現傳感器和現場傳感器的數據交互。智慧園區在一個城市里大概有五到六個,全部到落地到云端。
那么,現場端園區做什么?主要把園區的電梯、辦公資產類傳感器,包括其他設備、門禁、售賣機傳感器以及安防電子圍欄、電子標簽(安防管理)、能耗的設備(水電煤氣),包括商場的資產(廣告牌、POS機),都是用傳感器在園區聚集,統一到云端聚集處理。
云端包括整個智慧的辦公,共享辦公、人員管理、安全防范,招租結算包括物業管理以及會員管理、工程管理、資產類管理這些都在云端來做,在云端統一叫做智慧運用。
下端會有長效,包括基礎云也在上面進行融合處理,公司對業務方提供APP端的智慧物業,可以一個物業管多個站點園區,在下面會提供客流的熱力圖,包括對智慧大屏、移動端智能導航,多由云端來提供。這樣做好處是,可以實現快速復制。
第六,基于智能制造的云架構設計。5G是一個風口,上汽云也在做相關布局,部門正在替換5G。不管是整車,還是零部件還是汽貿,有大量制造型企業,這些制造型企業科技、信息化程度參差不齊,主要基試點、復制、快速推廣這種模式在做。
上汽云兵分兩路,一路是下端,會有團隊專門去做生產控制集群,整車相對做的比較好,零部件做的差一點,這些數據單元到了以后,也是兵分兩路,技術已經測通了,通過5GVPN方式上傳。未來計劃是通過這些5G數據,直接把這些原始數據上傳到云端,下端生產數據由下端邊緣處理。
另外,上汽云會在當地建生產控制集群,主要考慮到一個對現場工廠的敏感性包括及時性,包括生產制造系統對生產的影響重要程度。因此,公司把生產制造執行、供應鏈執行包括質量控制,包括倉儲的管理、設備管理放在邊緣端。
回溯過往,李濤總結道:“在云計算的道路上,上汽云銳意創新、銳意進取,努力創造出無愧于青春的業績。未來,我們將不忘根本,面向未來,擴大差異化的競爭優勢,結合互聯網和數字制造的優勢,建設活力感和科技感的上汽云計算。為實現新四化的奮斗目標提供強大科技支撐,這是時代賦予我們科技工作者的歷史使命。”
上汽云走過的路,讓我們發現數字化不只是數字的數據化,而是一次組織變革和創新,而云計算也因此成為企業實現業務轉型的有利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