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屬:具有不透明、金屬光澤良好的導熱和導電性并且其導電能力隨溫度的增高而減小,富有延性和展性等特性的物質。金屬內部原子具有規律性排列的固體(即晶體)。
2,化合物:合金組元間發生化合作用,生成一種具有金屬性能的新的晶體固態結構。
3,固溶強化:由于溶質原子進入溶劑晶格的間隙或結點,使晶格發生畸變,使固溶體硬度和強度升高,這種現象叫固溶強化現象。
4,合金:由兩種或兩種以上金屬或金屬與非金屬組成,具有金屬特性的物質。相:合金中成份、結構、性能相同的組成部分。
5,固溶體:是一個(或幾個)組元的原子(化合物)溶入另一個組元的晶格中,而仍保持另一組元的晶格類型的固態金屬晶體,固溶體分間隙固溶體和置換固溶體兩種。
6,機械混合物:由兩種晶體結構而組成的合金組成物,雖然是兩面種晶體,卻是一種組成成分,具有獨立的機械性能。
二,鋼的分類:
1,按冶煉時脫氧程度:將鋼分為沸騰鋼(脫氧不完全),鎮靜鋼(脫氧比較完全)及半鎮靜鋼。
2,按冶煉爐的種類:將鋼分為平爐鋼(酸性平爐、堿性平爐),空氣轉爐鋼(酸性轉爐、堿性轉爐、氧氣頂吹轉爐鋼)與電爐鋼。
3,按用途分類:按鋼材的用途可分為結構鋼、工具鋼、特殊性能鋼三大類。
4,結構鋼:用作各種機器零件的鋼,包括滲碳鋼、調質鋼、彈簧鋼及滾動軸承鋼。 用作工程結構的鋼,包括碳素鋼中的甲、乙、特類鋼及普通低合金鋼。
5,工具鋼:用來制造各種工具的鋼。根據工具用途不同可分為刃具鋼、模具鋼與量具鋼。
三,模具選取原則:
1,滿足工作條件要求
2,疲勞斷裂性能
3,高溫性能
4,耐冷熱疲勞性能
5,耐磨性
6,強韌性
7,退火工藝性
8,切削加工性7.1.10氧化、脫碳敏感性
9,淬硬性
10,淬透性
11,淬火變形開裂傾向
12,可磨削性
13,耐蝕性
14,可鍛性
15,滿足經濟性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