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促進金融與科技融合發展的話題,李東榮從把握四個關系上進行了闡述。其一,是把握好需求引領與科技驅動的關系。李東榮說,"不能離開實體經濟需求和金融業務場景空談技術的先進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更不能打著普惠和創新旗號,搞自娛自樂、’脫實向虛’的偽創新。當前,國家正著力改進小微企業、民營企業、’三農’、精準扶貧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金融服務,在這些領域如何安全有效地發揮科技手段的功能作用,需要我們勤思考、下工夫、出實招。"

李東榮也表示,要把握好技術創新與制度建設的關系。自古以來技術都是一把"雙刃劍"。當前,各類新技術在幫助解決傳統金融服務短板和問題的同時,也帶來了數字鴻溝、算法黑箱、第三方依賴等方面的新挑戰。因此,促進金融和科技融合發展,不能把技術創新當作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而應推動技術創新和制度建設兩個輪子一起轉,以金融安全、風險防控、消費者保護為重點,與時俱進地調整完善法律規范、監管規則、自律標準等制度安排,對技術應用以及應用技術的人加以合理約束,使金融科技創新有方向、有底線、有規矩。
此外,李東榮強調把握好金融機構與科技公司的關系。"俗話說’親兄弟還要明算賬’,各類機構在建立開放合作關系的同時,在業務邊界、法律關系、責任劃分等方面不能游移不定、含糊不清,應按照監管和自律要求,切實加強相應管理規范、市場約束和應急安排。
李東榮還表示,要把握好強化監管與包容創新的關系。"強化監管和包容創新并不是矛盾對立的,而是辯證統一的。當然,如何實現兩者的平衡一直是一個世界性難題。在這個方面,可以考慮借鑒監管沙箱、監管科技等新理念和新工具,建立一套能夠試錯、容錯、查錯、糾錯的包容性創新管理體系,使從業機構能夠在風險可控和范圍可控的前提下探索開展應用試點、產品測驗、技術驗證,從而給真正有社會經濟價值的創新留有一定的空間和合適的觀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