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太空網4月11日報道,研究人員最近表示,6500萬年前導致地球上恐龍滅絕的巨型小行星撞擊可能也引發了一場災難性的全球火焰風暴。大多數科學家認為這場導致地球上80%物種消失的大滅絕,也被稱為K-T大滅絕,是因為小行星或者彗星撞擊現位于墨西哥的180千米寬的希克蘇魯伯隕石坑所致。
研究人員對這場災難建立了新的模型,他們表示小行星撞擊可能發射了很多汽化巖石粒子至地球大氣層,后者被壓縮成砂礫大小的塊狀物。當再次落回地球表面,炙熱的噴射巖石材料在上層大氣層產生了大量的熱,溫度高達1482攝氏度,導致整個天空變成一片紅熱長達數小時。
研究人員表示,這種紅外"熱脈沖"可能像一個烤肉爐,點燃了所有易燃物,并燃燒了所有樹枝、樹木,以及幾乎所有水下和地下的活物。"紅外熱的總量大約相當于分布在整個地球、彼此相距4英里的重達1百萬噸炸彈爆炸。"環境科學合作研究所(CIRES)的研究人員道格拉斯·羅賓遜(DouglasRobertson)這樣說道。
為了讓大家更好的理解這種熱脈沖釋放的巨大能量,研究人員解釋稱1百萬噸氫彈相當于80顆轟炸日本廣島類型的核彈,而撞擊希克蘇魯伯隕石坑事件可能產生了1億兆噸的能量。
科學家曾經提出過全球火焰風暴理論,但有的人對此表示質疑,他們稱大多數密集輻射可能會被地球上降落的巖石材料所阻擋。即使考慮了這種阻擋效應,羅賓遜和他的研究小組建立的模型仍顯示天空會被加熱到非常高的溫度,從而導致全世界范圍內的森林著火發生火災。
研究小組的最新證據包括在白堊紀和早第三紀邊界(大約6500萬年前)沉積物里過多的木炭層,這一發現與全球火焰風暴理論相符。其他科學家則認為煙灰可能是撞擊本身的殘骸。但羅賓遜和同事表示,如果是這樣,那么小行星撞擊地球產生的木炭也太多了。
"我們的數據與火焰理論完全相符,當時的情況導致了地球上80%的生物100%的滅絕率。"羅賓遜說道。但目前就希克蘇魯伯隕石坑是否引發K-T大滅絕仍存在不少爭論。有的科學家將這場災難與近日印度的火山活動相聯系,而其他人則認為與其它撞擊坑有關,例如印度的濕婆隕石坑。
[本資料為當寧消防網整理(原創、編輯),轉載請注明出處,尊重版權。當寧消防網系專業的消防器材商城,包含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銷售與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