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長期以來,在國內機房數據中心電源的設計、建設與應用過程中,“零地電壓”被忽悠得神乎其神,甚至成為了機房供電電源品質的首要指標。近年來這種趨勢愈演愈烈,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一反科學的的“零地電壓”居然被寫進了某些國家級標準,如某GB級的機房設計規范要求“UPS供電系統的零地電壓的有效值控制在小于2V的范圍內”等,許多廠商與用戶都習慣于將數據系統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歸給于零地電壓引起的。目前,國內業界忽悠的根據“統計數據”“零地電壓”過高對IT設備,如主機、小型機、服務器、磁盤存儲設備、網絡路由器、通信設備等的影響可概括為下列幾種:
■可能導致IT設備中的微處理器CPU芯片出現“莫名其妙”地致命損壞;
■可能導致IT設備出現死機事故的概率增大;
■可能導致網絡傳輸誤碼率的增大,網速減慢;
■可能導致存儲設備存儲設備損壞、數據出錯等。
■某些知名IT廠商規定零地電壓大于1V不給開機等。
但是綜觀國際的IEC和UL電源標準,卻根本沒有“零地電壓”這一名詞,遍尋IEEE的文章也沒有檢索到任何“零地電壓對IT負載影響的相關文獻”。有趣的是筆者曾陪同歐美的電源專家訪問一些中國數據機房用戶,有些用戶提出了零地電壓的問題,可憐這些搞了幾十年電源并參與美國UL電源標準起草的專家們根本就聽不懂,經過反復解釋才基本明白了所謂的“零地電壓”的含義,但他很驚訝地反問:“在中國,有這一電壓對IT負載影響的確鑿證據嗎?”
盡管零地電壓對IT負載的影響還沒有任何確鑿的科學依據(絕大部分是把地電位與零地電壓混為一談),但是為了解決這一可怕而神秘的“零地電壓”問題,國內許多用戶卻不惜投入大量的資金。如某通信數據機房采購了數十臺變壓器柜安置在各個樓層機房的輸入端來降低零地電壓,這不僅導致了大量的資源浪費,降低了機房供電系統的可靠性,而且也大幅度增加了機房的運行成本,使本來就不太盈利的IDC業務更是雪上加霜。
為此,筆者認為系統地討論機房供電系統的“零地電壓”產生、傳遞機理,特別是對IT負載的影響問題,使機房數據中心電源的設計、建設與使用者對“零地電壓”問題有一科學的認識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