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來根浙江省富陽市供電局
富陽市地屬丘陵地帶,屬山區雷雨密集區,往年輸電線路遭受雷擊頻繁,以110kV金白1021線為例,全長10.917km,桿塔基數35基、導線為LGJ-240/30,該線路自投運后,歷年來雷擊事故頻繁,每年的5~10月,都遭到2~4次雷擊閃絡事故,嚴重影響了線路的安全可靠供電。
輸電線路防雷性能,主要以耐雷水平和雷擊跳閘率這兩個指標來衡量。使用線路避雷器是目前線路上唯一能讓雷電及操作過電壓泄放,而線路不跳閘的一種保護措施。根據杭州電力局線路年度會議精神,采用首先降低桿塔接地電阻,然后在線路上安裝線路避雷器。此辦法在國內輸電線路上也有已試用,但在2003年度杭州地區電力系統內尚屬首次應用。
為解決該線路的防雷問題,進行了二次接地電阻改造工作,見效不大。根據現代有機復合絕緣交流無間隙金屬氧化物避雷器技術特點,歷年來試行了在該線路上的幾個雷擊點上掛裝有機復合絕緣金屬氧化物避雷器。對該線路19#、22#塔分別安裝了氧化物避雷器共2組,進行線路的防雷保護。
為每相一只懸掛,三只避雷器搭頭線采用LGJ-50型號導線與線路連接。直線塔采用18#槽鋼固定倒掛在鐵塔橫擔上安裝,終端塔在跳檔上垂直安裝,尾部串在線監測儀,再與鐵塔固定連接。
接地部分由于該線路地段地質條件較差,所以鐵塔接地根據地形采用了放射形做法,接地圓鋼采用鍍鋅f12規格,鐵塔4條腿各挖一根長40~50m圓鋼設路徑,深度50~60cm,某些地段深度只有20~30cm的,還需追加降阻劑。同時,在開挖接地溝時,盡量向陰山面開挖和盡量不破壞原有的樹木、柴草,保持土壤濕度,復土時采用其它黃泥覆蓋夯實,使接地電阻降至30W以下,最好能達10W以內。
有機復合絕緣交流無間隙金屬氧化物避雷器電氣特性見表1。
特點:密封可靠、耐污穢;防爆、不易破損;小型化、輕量化、耐老化;適合線路安裝。
通過2002~2004共3年的運行情況看,效果良好,三年內該線路19#、22#塔由于分別安裝了線路氧化物避雷器,進行線路的防雷保護,雷擊點由每年的2~4次,下降到無發生一次雷擊閃絡事故。可見,110kV輸電線路山區段的防雷,在雷擊頻繁的地段采用桿塔上掛裝有機復合絕緣金屬氧化物避雷器的新措施,表明防雷效果同35kV輸電線路一樣明顯。運行至今,避雷器外觀良好,各個部件連接可靠,由于各相避雷器均安裝有指示泄漏電流指針與動作計數器,較有利于日常運行檢查。目前泄漏電流始終保持在規定范圍內,但由于計數器數字比較小,加上距離、安裝角度等原因,在線路帶電運行情況下很難看清,需在線路停電情況下,才可讀出各個數字。目前尚能看清讀出的有:
·金白1021線22#A、B、C相避雷器計數器指示均為11(次),
·金白1021線22#避雷器泄漏電流三相均為0.7mA。(附合要求)
19#A、B、C相避雷器計數器指示情況大致相近。
對于桿上避雷器的周期預防性試驗和運行維護治理等,參照電力設備預防性試驗規程。在山區無試驗電源情況下,采用三年輪換避雷器辦法;并在每年一次的標準檢修中,上桿檢查清掃避雷器及接地裝置;三年測量一次接地電阻。
實踐表明,在周期內運行巡視,沒發現避雷器什么缺陷,運行中如有必要,也利用停電機會用絕緣搖表在桿上搖測避雷器的絕緣電阻來分析判定,以保證3年內避雷器和接地電阻的合格。
根據金白1021線19#、22#安裝后運行的經驗,結合近3年線路雷擊情況,經過研究分析,認為在其它的云湖1077線50#、52#、56#、61#、64#安裝線路避雷器各一組,將作為推廣應用,以提高線路防雷水平,同時也為線路防雷工作進一步積累經驗。避雷器型號改用為有串聯間隙的,以更好地與輸電線路絕緣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