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光伏人,能夠促進新能源電力的消納,結算也會更迅速。那收益當天到賬這個能實現嗎? 能。已經有供電公司開始這樣做了。江蘇鹽城供電公司使用了一款神器光伏結算機器人。可以實現這樣的效果。 鹽城市寶碩塑業有限公司負責人趙東表示,"以前,光伏購電費和補貼,都要拖上七八天才能到賬。今年3月份起,每個月都準時到賬,這速度真是快!" 目前,鹽城全市分布式光伏發電已超過1.7萬戶。"每一筆光伏購電費及補貼款的結算工作,都需要經過6個流程,每個流程又有若干細分步驟。"鹽城供電公司財務部副主任沈霞說,"基本從月中開始,我們就要開始加班。可即使起早貪黑,往往也要拖延到月底才能完成結算業務。" 鹽城供電公司財務部副主任沈霞介紹說,通過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訓練光伏結算機器人模仿學習,以前結算業務涉及到的大量核對、用戶信息更新維護等工作,6天的工作量,現在有了光伏結算機器人一晚上便可完成! 當然,對于很多省份來說,補貼不能及時下發不是因為技術手段不先進,是因為財政部沒發,而地方電網沒有墊付。 未來平價上網實現之后,大家拿到手里的收益就都是純粹的賣電收益而非補貼了,這樣就不會存在收益拖欠的問題了,電網支付電費還是很自覺地,所以屆時如果有這樣的神器加持,咱們就能更快拿到收益了! 除了江蘇省之外,還有6省市已在部署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了。所以你期待這個神器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哦! 關于什么是泛在物聯網,大家可以看這篇文章:國家電網放了個大招,我們的生活將翻天覆地改變... 北京 泛在電力物聯網十大應用工程建設全面啟動 3月18日,國網北京市電力公司關于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工作行動計劃出爐。該公司全面啟動泛在電力物聯網十大應用工程建設,并以國家電網有限公司《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大綱》為指導,確定2019年重點工作計劃,其中包括10項專項建設任務和3個綜合示范區域。
據介紹,在十大應用工程建設中,國網北京電力將重點打造精準供電服務,開展智慧能源管家服務,創新電動汽車智慧共享充電服務模式,建設基于泛在電力物聯網的智能電力消防體系和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智能防災減災體系,深化智能移動辦公應用,建設基于泛在電力物聯網的智慧基建體系,打造現代(智慧)供應鏈,建設"網上電網"平臺和多維精益管理體系。 以創新電動汽車智慧共享充電服務模式為例,國網北京電力計劃安裝有序控制充電樁等設備,接入智慧車聯網平臺,實現電動汽車錯峰充電;根據平臺提供不同車樁客戶互動服務,實現充電資源共享,打造電動汽車共享經濟新模式。該公司還將在北京冬奧會配套區域、北京城市副中心、大興國際機場打造3個綜合示范區,率先開展泛在電力物聯網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在國家重點工程中的示范應用。 為確保各項工作順利推進,國網北京電力強化黨建引領,成立由主要負責人任組長的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領導小組,對內建立跨專業協同工作機制,對外形成多方參與合作共贏的協同模式。同時,該公司建立多渠道投資保障機制,強化配套和銜接;統籌內外部智力資源,加大復合型、專家型人才隊伍培養力度,鼓勵創新實踐,全力構建泛在電力物聯網,體現首都特色。 湖北 確定20個示范項目和11個研究創新課題 國網湖北省電力有限公司圍繞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第一階段目標,初步確定了20個示范項目和11個研究創新課題,迭代推進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與應用。
對內業務方面,國網湖北電力將探索設備精益運檢、供電服務指揮平臺、現代(智慧)供應鏈、基建全過程綜合數字化管理平臺、新一代電力交易平臺、運營數據服務等平臺建設與示范應用,盡快實現"數據一個源、電網一張圖、業務一條線"。針對電網智能調度,該公司將探索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在電網設備智能管理中的應用,開展"在線監視、遠程運維、智能診斷、智能管控"于一體的人工智能管控體系建設,實現二次設備運行高風險因素的智能管控、實時運行狀態的全景監測及綜合運行狀態的精準評價。 對外業務方面,國網湖北電力將著力打造智慧能源服務的示范項目,為長江岸電推廣、綜合能源服務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在綜合能源服務領域,該公司將面向鄂州民用機場(順豐機場)工程范圍內的航站樓、辦公樓等建筑冷熱供應需求,合作建設集地源熱泵、離心式冷水機組、水蓄能裝置、燃氣鍋爐為一體的多能互補智能綠色能源中心;面向機場空側和陸側電動車輛的充電需求,合作建設光充儲一體化充電設施;結合機場電力能源管理需求,提供臨時電源租賃、電力設備代維、負荷預測等延伸服務。 在基礎支撐方面,國網湖北電力將開展11個創新課題研究,探索"國網云"與公司全業務數據中心的建設與示范應用、電力北斗時空基準服務平臺建設及示范工程、電網云視頻建設及示范工程等研究。 福建福州 加快建設電力無線專網提升電力通信整體覆蓋水平 3月18日,在福建福州高新區110千伏建平變電站作業現場,福州供電公司通信運維人員林琳正在組織開展無線專網基站設備安裝調試工作。目前,該區域已建成9座專網基站,電力無線專網覆蓋面積約80平方千米。 福州現有終端接入網以光纖覆蓋為主,因管溝資源限制、破路申請審批困難等因素,部分通信光纜無法敷設至小區站房內。為解決這類問題,2016年起,福州供電公司作為國網福建省電力有限公司無線專網建設試點,通過采用光纖網絡、無線專網、電力載波等多種混合通信方式,建立覆蓋配用電多種應用場景的終端接入網。該公司現已完成馬尾自貿區、平潭綜合實驗區兩個試點區域的LTE無線專網項目建設,建成專網基站17座,接入配電自動化、用電信息采集、站房綜合監控等業務終端295個,覆蓋面積達98平方千米。 電力無線專網建成后,覆蓋區域內將形成以智能配變終端為核心,聯結臺區網架各支線及重要節點等設備的格局,實現配網末端數據實時采集上報、運行線路及設備溫度監測預警等功能。 通過試點工程建設,福州供電公司進一步優化終端通信接入網架構,提升電力通信的整體覆蓋水平,滿足智能電網多業務接入需求,大力培養專業運維人才隊伍,為電力無線專網推廣建設積累經驗。下一步,該公司將根據公司頂層設計框架,加快"有線+無線""公網+專網"泛在終端通信接入網建設,重點構建城鎮及以上供電區域無線專網,打通泛在電力物聯網接入的"最后一公里"。 冀北 啟動虛擬電廠示范工程 3月18日,國網冀北電力有限公司召開"冀北虛擬電廠示范工程"建設研討會,相關技術人員針對該工程一期建設方案開展研討,全力支撐國家電網有限公司泛在電力物聯網專項試點建設。 日前,公司對建設泛在電力物聯網作出全面部署安排,明確了22項專項試點建設任務,"虛擬電廠接入的電力交易"作為促進清潔能源消納的重點任務被列入其中。 2018年,國網冀北電力成功立項虛擬電廠《用例》IEC國際標準。該標準是加快推動能源轉型,促進智能電網和泛在電力物聯網相互融合,保障新能源消納和實現"零碳冬奧"的冀北方案。為全力支撐好"虛擬電廠接入的電力交易"專項試點建設任務,該公司啟動了"冀北虛擬電廠示范工程"建設。 據了解,虛擬電廠示范工程將圍繞"一個平臺""兩張網絡""多方應用"展開。"一個平臺"為虛擬電廠智能管控平臺,可實現設備數據和互動信息的計算、存儲,集成能源運行管理、交易、服務功能,整合優化各類分布式資源與電力交易平臺、調度系統對接;"兩張網絡"包括以電力為核心、多能協同的能源互聯網以及源網荷儲協同的泛在電力物聯網,進一步打通能源流和數據流,促進綜合能效提升和可再生能源消納;"多方應用"指對內與該公司營銷部、電網調度控制中心、交易中心對接,對外鼓勵能源生產與供應企業、工商業和居民用戶等多方參與,吸引更多社會資本和各類市場主體參與虛擬電廠建設和價值挖掘。 確保清潔能源消納。全面深度感知源網荷儲設備運行、狀態和環境信息,通過虛擬電廠和多能互補提高分布式新能源的友好并網水平和電網可調控容量占比。
優化跨區域送受端協調控制,實現集中式新能源省間交易和分布式新能源省內交易,緩解棄風棄光,促進清潔能源消納。 打造綜合試點示范。以冬奧泛在電力物聯網綜合示范為突破口,加快物聯網關鍵技術應用實踐,實現數據一處采集、處處使用,源網荷信息全景感知。以兩項虛擬電廠國際標準編制工作為切入點,持續深化科研支撐創新創效、創新創效指導應用實踐、應用實踐檢驗國際標準、國際標準引導產業轉型的"研創示編"融合模式,全面支撐"零碳冬奧"及能源互聯網創新示范區工作。充分發揮秦皇島智能配電網示范區和智能配電網中心引領作用,盡快形成一批有創新帶動效果的泛在電力物聯網項目。 國網冀北電力董事長 田博表示,冀北電力將做強基礎支撐。推動跨專業數據同源采集,提升終端智能化和邊緣計算水平。優化骨干通信網絡架構,推進電力無線專網建設,滿足泛在物聯接入和新興業務需求。深化信息技術、自動控制和人工智能技術融合應用,全面提升電網智慧水平、安全運維管控水平、客戶感知水平,推動能源流、業務流、數據流"三流合一"。 天津 建設園區級綜合能源服務國家級示范項目、泛在電力物聯網試點項目 以天津綜合能源服務中心為主體,建設線下綜合能源服務展示大廳和線上業務服務平臺,組建產業聯盟,打造包涵政府、終端客戶、上下游企業的能源互聯網生態圈。首先,做實線下智慧能源服務實體業務。充分利用電網核心業務優勢,拓展智慧能源服務市場,開展供冷、供熱、供氣、供電等綜合能源服務。面向園區、大型企業、新能源場站等客戶,提供規劃建設、運行維護、交易等全過程智慧能源服務。其次,做強線上智慧能源服務平臺。圍繞綜合能源、節能服務、電能替代、增量配電市場、市場化售電、新能源服務等新興業務,整合內外部行業資源,提供信息對接、供需匹配、交易撮合等服務,為客戶提供一體化、管家式能源服務。打通能源互聯網新興業務全產業鏈,構建開放共享的智慧能源服務平臺,實現資源共享、多方共贏,建立可持續發展的智慧能源新業態。 以"1001工程"為抓手,著力打造智慧能源服務平臺,創新商業模式,提升價值創造能力。
時序安排堅持點面并進,局部先行先試關鍵技術和平臺,同步全面推進基礎架構建設,提高建設效率。生態構建堅持融合發展,抓住天津智慧城市發展機遇,推動"兩網"與其他城市基礎設施融合,提升電力網全息感知、泛在連接、融合創新能力,支撐社會公共治理,促進新興業務拓展。 結合天津地域較小、資源集約的特點,分園、區、市三個層面統籌技術與空間布局。產業園側重應用層,樹立迭代思維,建設園區級綜合能源服務國家級示范項目、泛在電力物聯網試點項目,實現關鍵技術、平臺和模式應用示范。濱海新區側重平臺層,以智慧能源為突破口,實現"兩網"融合綜合示范。全市范圍側重感知層和網絡層,推進無線專網、光纜等基礎設施建設,奠定"第二張網"物質基礎,實現泛在電力物聯網在津"一年全面見效,兩年基本建成,三年具備商業價值"。 山東 年內完成用電信息采集、智能配變終端等系統改造和推廣 開展電網設備信息識別、采集和控制技術研究,積極參與標準制定。年內完成用電信息采集、智能配變終端等系統改造和推廣,率先在濟南、青島建成配電物聯網示范區。優化骨干通信網架,開展無線專網試點,力爭建成39座北斗地基增強網基站,形成具備"泛在連接+精確授時+精準定位"三維支撐能力的新一代通信網。深化全業務數據中心建設,大力推進數據模型標準化,8月底前建成人工智能技術平臺。 深挖大數據驅動價值。成立數據資產管理委員會,推動大數據實驗室建設,開展數據資產管理和規劃編制。梳理數據庫、數據鏈,加強省市數據及技術共享,形成全流程、全方位數據應用支撐。構建數據驅動型的四類監測體系,強化戰略執行監控和運營質量評價,分類形成典型場景和素材庫。 構建多元信息融合的服務平臺。建設"互聯網+供電服務"創新基地,全面推廣"網上國網",實現全業務線上辦理。加強用電信息大數據在線監測,試點實施電能表狀態更換。創建省級客戶側用能服務平臺,開展客戶能源信息普查,支撐綜合能源市場開拓及項目運營。探索利用變電站資源建設運營充換電(儲能)站和數據中心站新模式。加快實施有序充電,支持電動汽車規模化發展。深化移動終端應用,加強專業移動作業終端功能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