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音機箱并非想想就有
靜音正在成為越來越多用戶關注重點,面對品牌機也許我們無從選擇,不過在DIY這里我們可以發揮的空間還是非常大的。所以對于靜音有非常高要求的用戶,往往會選擇通過自己組裝甚至改造產品來滿足自己的需求。
不過真正做到靜音并不是件太容易的事情,因為有一件事情本身是與靜音相違背的,那就是散熱!靜音和散熱本身就是一種需要絕佳的平衡方法才可以達到完美兼顧的程度,諸如PWM風扇等設計也是為了平衡這些東西而出現。
不過真的做到靜音是件容易的事情嗎?諸如電源、硬盤以及一些其他地方都有著很多不太容易解決的散熱死角,這需要玩家花費相當的精力來解決這些問題。這一次我們將會以這臺機箱的電源為主角,來講講電源和機箱靜音到底有多少關系。
無風扇電源 其實很難
回到我們的主題,其實電源的散熱說容易不容易,說難也不難。說容易不容易的來頭很簡單,凡是打開電源看過的玩家一定會對電源的散熱系統有很深的印象,往往就是非常單薄的鋁片甚至鋁棒棒(世界第X大電源廠最愛,當然諸如某船這種名廠也挺喜歡的呢),對計算機散熱系統有所了解的朋友都會明白采用如此簡陋的散熱系統,原因其實只有一個,那就是電源本身并不具備太多的高發熱點。
|<12345678>>
當然這里我們提到了一個概念,就是發熱點。大部分入門不深的朋友可能會覺得計算機系統散熱無非就是CPU散熱、顯卡散熱或者一些其他某個特別芯片的散熱。但是可以被稱為硬件玩家的用戶肯定明白,散熱其實是一個非常整體的事情,諸如板卡等設施發熱絕不止大芯片,諸如橋接芯片、視頻芯片、供電電路都是非常嚴重的發熱源。
尤其是目前的高端顯卡以及超頻過的CPU,其供電MOS部分的溫度遠非一般人想象中的那樣涼爽。目前非常流行的塔式側吹散熱器非常嚴重的一點就在于對于CPU周邊設施散熱的一種漠視,由此引發的北橋燙等問題都是不可小覷的(順便說一句,說北橋燙的用戶很多而注意供電的用戶很少,很重要的兩點就在于北橋自帶溫度監控以及帶有一個碩大的散熱片,會在視覺上優先給用戶一種理念,這里很暖和)。
345678>>
電源相對來說不會這么嚴重,不過同樣需要面對的是發熱源不是僅有的幾個片子而已,里邊有相當的部件本身不需要任何散熱片,但是需要一定的風量做輔助散熱才可以保證正常工作。如果將電源直接改成被動散熱,最大的問題就在于有些不需要或者難以安裝散熱片的東西仍然需要一定的風量進行散熱,如果不處理就會產生非常嚴重的單點熱量堆積,隨后……嗯哪,不解釋了。
在這一套負壓風道式散熱系統中,我們的玩家也對電源進行了相當的改裝,相當大量的管子被改裝到了第2塊PCB上并且附加了一個非常碩大的散熱片。然后配合該機箱整體的散熱系統,進而達到較好的散熱效果。由于電源不采用比較暴力的方式無法讓大家看清,所以敬請原諒,筆者之后會努力想出其他方法來給大家展示。
無風扇電源的實際應用與現成案例
其實在目前也有很多無風扇電源(當然這里特指利用風道散熱的無風扇電源,而不包括諸如適配器那種依靠AC-DC單轉換和強大轉換效率來保證散熱效果)利用的很好的案例,當然這里邊包括相當大量的經濟支出,還是先來看看吧!
首先來看看傳說中的Apple蘋果Mac Pro,喬教主的確還是很有思路的,Mac Pro采用了電源與風道結合式設計,電源的體積可以說比我們普通的300W產品一點都不大,非常特別的LLC諧振半橋拓撲結構加上幾乎全固態電容的設計理念讓他擁有了非常可怕的轉換效率。當然了,沒有完善的風道設計,一款如此小尺寸的980W電源怎么可能實現無風扇呢?(有興趣的朋友請搜索DPS-980BB)
345678>>
之后來看看來自著名機箱生產廠商Lian Li聯力的A05N,這也是聯力目前最小號的中塔式(這個是不是應該叫迷你塔式了,不過怎么說也能安ATX主板)機箱,采用了非常特別的倒置式主板和逆向風道設計。
從上圖我們可以看得出來,機箱的最前底部為電源安裝位,并且正對后進風口的風扇,配合諸如海韻的X-400/X-460 Fanless的電源,基本上可以說散熱效果不輸于絕大多數有風扇電源。
345678>>
好了,看了以上2個經典案例,不知道大家有什么感受?反正筆者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天價,無論哪一種組合都可以說是天價產品,很難被我們一般消費者接受,而我們手頭的這套平臺成本則是低得多(當然他沒有和普通級別的產品一樣的廉價,不過仍然擁有較好的散熱效果)。
此電源采用航嘉的冷靜王鉆石2.3版本改裝而成,該電源原本采用被動式PFC與半橋+肖特基的拓撲結構,當然我們不是在這里批評航嘉,不過和目前的冷鉆Win7相比,這款產品在效率方面的確擁有相當的落后。
345678>>
對比的電源是一款非常普通的350W產品,同樣采用了被動式PFC+半橋結構,效率方面同樣不夠樂觀,但是也要比上邊的產品強很多。好了廢話少說,直接來看成績吧!
從上面的表格可以看到,機箱內部的其他部件發熱量基本相同,電源溫度方面全被動電源要比主動式電源高了9度(注意被動散熱式電源的出風口在機箱內部,而主動散熱式電源出風口在機箱外部),當然對于一款無風扇產品來說這也算是很正常的事情,要知道被稱為神物的海韻X-460 Fanless也經常在40-50度之間。
從某些方面說這款產品基本上已經成功,表現不好也實在是因為底子有點差……(當然不能把責任賴到世界第6大電源廠上,當年的產品普遍這個水平),按照測試結果,一款80Plus銅牌級別的產品可以將發熱量減小到目前一半的水平,相信會有更好的表現。
345678>>
噪音以及相關信息
當然了,選擇無風扇電源一定有一個理由,那就是靜音。雖然我們必須承認目前很多高端電源已經具備了很好的靜音效果,不過高端電源擁有一個非常顯著的特點,就是高瓦數,大體積,高價格。事實上這種產品并非絕大多數人的選擇,在一個相對經濟的條件下還是很難達到很好的靜音效果。
至于噪音測試結果,筆者其實想說差距還是很小的,僅有1dBA的水平,筆者也沒有很好的圖標表現形式。不過其實這些差距還是會被不斷拉開的,風扇自身和電源本身都會被老化,內吸風式的電源也很難進行很好的防塵措施,如果恰好您的電源是油封軸承,又處于一個相對比較艱苦的環境,那么1年之后電源很可能變成半個拖拉機,到時候又是掃灰又是上油,不行還得換扇子,甚是麻煩;而后吸風式電源只需要一張防塵網就可以很好的解決這些問題,無灰無老化,事件長了也很幸福。
345678>>
好了,回歸我們最開始的話題,對于一整套系統來說,風扇多還是少更靜音?筆者只能告訴大家,事實無絕對,風扇的數量(以及風量),實際上是一個非常嚴肅而且正規的問題。這里優先給出大家一個結論,在相同的風量下,往往是風扇數量越多噪音越小(注意有一個臨界值,不能太多了)。
而我們的平臺采用了如此少的風扇數量仍然取得了很好的散熱效果,其原因在哪?如果大家回看我們的前一篇測試文章(噪音以及相關信息)就會發現一個很明顯的趨向,上置的180mm抽風風扇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一枚180mm的風扇在同轉速下可以起到一枚120mm風扇2倍以上的風量。所以說我們手里的這款作品僅僅是靜音的平衡,而不是靜音的極限。
這時候大家可能就會問了,無風扇電源既然在我們的平臺里邊并沒有太大的優勢,那優勢在哪?就是長時間使用的保證。實際上從某些角度上講,這是一種把電源散熱系統與電源本身分離的一種方法,考慮到目前低端電源的散熱系統長時間工作普遍不可靠,這的確是一種頗為簡單的維護方式。
最后在這里我們還是想祝愿這位離我們2000公里的朋友,負壓機箱的確擁有非常好的設計思路,只要不斷改進,相信很快我們就可以看到一款足夠成熟的方案。所謂創新就是在不斷的改進當中尋找成功的道路,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
345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