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能源局可靠性管理中心發布《2015年度全國電力可靠性同業對標及"十二五"期間趨勢分析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我國火力發電設備2015年運行總體呈現良好水平,但是火電機組三大主力設備引起的非計劃停運時間占到了總非計劃停運時間的70.21%。另外《報告》還指出,國產火力發電機組三大主力設備可靠性與國際一線廠商存在一定差距。
三大主力設備是火電機組非計劃停運的主要原因?《報告》顯示,2015年常規火電機組共發生非計劃停運576次,非計劃停運總時間為42259.81小時,平均到每臺機組則為0.34次/臺年和24.44小時/臺年,較2014年下降0.14次/臺年和8.56小時/臺年。
而火電機組三大主力設備鍋爐、汽機和發電機造成的非計劃停運時間占非計劃停運總時間的70.21%。而發生非計劃停運責任中,產品質量問題居于第一位。
1000MV國產發電機可靠性表現出色
2015年我國1000MV火電機組發電機、鍋爐、汽機數據顯示,我國在運行的1000MV發電機可靠性最高,除上海電機等效非計劃停運小時數為0.84小時/臺年,設備因素為0.52小時/臺年外,東方 電機、哈爾濱電機與日本日立、德國西門子達到了同一水平,等效非計劃停運小時數均為0小時/臺年。
而2015年,我國運行的1000MV火電機組鍋爐中,上海鍋爐等效非計劃停運小時數最低,為8.11小時/臺年,設備原因引起的僅為2.6小時/臺年;東方 鍋爐等效非計劃停運小時數最高,為21.71小時/臺年,設備原因引起的為20.27小時/臺年。
汽機方面,哈爾濱汽機可靠性較差,等效非計劃停運小時數高達176.6小時/臺年,設備原因引起的為168.2小時/臺年。
600MV、300MV國產火電機組主力設備可靠性低于國際廠商
2015年,我國運行600MV火電機組鍋爐、汽機、發電機中,國產設備可靠性明顯低于國際一線廠商。
600MV火電機組鍋爐
哈爾濱鍋爐、東方 鍋爐、上海鍋爐、北京巴威非計劃停運時間較高,等效非計劃停運小時達到28.81小時/臺年、10.92小時/臺年、13.18小時/臺年、10.82小時/臺年,其中設備原因引起的非計劃停運時間則為12.01小時/臺年、0.46小時/臺年、6.96小時/臺年、1.72小時/臺年。
而2015年我國運行的國際600MV鍋爐,只有英國三井巴布科克公司、美國CE˙瑞士SULZER公司出現非計劃停運,而由于設備原因引起的等效非計劃停運時間分別為0小時/臺年、1.78小時/臺年。
600MV火電機組汽機
上海汽機、東方 汽機、哈爾濱汽機、北重電均出現非計劃停運,等效非計劃停運小時為2.52小時/臺年、3.58小時/臺年、5.41小時/臺年、30.24小時/臺年,其中設備原因等效非計劃停運小時分別為0.49小時/臺年、2.07小時/臺年、1.14小時/臺年、2.81小時/臺年。
而國際廠商中只有法國阿爾斯通非計劃停運時間較長,其余廠商均未出現非計劃停運。
600MV火電機組發電機
哈爾濱電機、東方 電機、上海電機、北重電非計劃停運較為突出,特別是上海電機等效非計劃停運小時達到7.31小時/臺年,設備因素引起達到7.07小時/臺年。而國際廠商非停時間為0小時/臺年。
300MV火電機組三大主力設備中
上海鍋爐、東方 鍋爐、哈爾濱鍋爐、武漢鍋爐、北京巴威、上海汽機、東方 汽機、哈爾濱汽機、北重電,以及上海電機、哈爾濱電機、東方 電機等國內設備非計劃停運時間均較高,而國際廠商設備非計劃停運時間普遍較低,設備原因引起的非計劃停運時間幾乎為零。
國產設備廠商尚需努力
多年以來,我國電力裝備制造水平大幅度提升,從100萬千瓦超臨界、超超臨界機組,到循環流化床鍋爐,火力發電設備裝備制造已取得巨大飛躍。但是在電力高端裝備制造領域國產廠商與國際一線廠商還存在差距。
一方面,在國內,面對火電產能過剩,我國電力裝備制造企業訂單減少,存在低價競爭的壓力;
另一方面,在國際,我國受到國際電力裝備制造巨頭持續的技術封鎖和市場擠壓。
2015年中國二重與武漢鍋爐退市,再一次凸顯出我國電力裝備制造企業在產業升級轉型中面臨的巨大壓力。
在2016年電力可靠性指標發布會上,中國東方 電氣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偉表示:"電力裝備制造企業需要通過自身創新研究,掌握核心設計和制造技術。同時還要自主創新和協同創新并舉,展開機組經濟型可靠性研究。目前,東方 電氣已經和中科院、清華大學、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建立合作關系,不斷強化東方 電氣的經濟性和可靠性水平。"
提高設備的運行可靠性,除了發揮設備自身的優勢以外,發電企業的管理也是提升機組可靠性重要手段。中國國電集團公司安全總監王忠渠表示:"加強設備的治理,全面推行設備檢修標準化管理、加大設備治理改造投入、加強技術監督工作,特別是對于大直徑鍋爐、汽機等設備,及時提出預警,避免問題擴大和損失增加。同時電廠與設備廠商應該充分溝通,強化企業的技術監督工作,及早發現問題隱患。"
2015年5月份,國務院印發《中國制造2025》,文中提出"推動大型高效超凈排放煤電機組產業化和示范應用,進一步提高超大容量水電機組、核電機組、重型燃氣輪機制造水平。"隨后與之相配套的政策、金融等支持相繼出臺。
重大利好之下,"十三五"期間,我國電力裝備制造將得到進一步發展。
原標題:火電機組非停 誰的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