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世界屋脊”奔騰而下、貫通東西、輻射南北,自古以來,長江滋養著泱泱中華。這條“黃金經濟帶”涵蓋11個省份,擁有著全國超過40%的人口和生產總值,是我國重要的經濟走廊。而在騰飛的城市群發展背后,是綠色能源在涌動著蓬勃的新活力。
以浙江嘉興為例,該地處于長江三角洲腹地,長三角城市群、上海大都市圈重要城市,2019年半年GDP超2000億元,為沿江經濟綢緞添彩。
汩汩岸電 攪一江碧水蕩清波
9月3日,秋雨微涼,但嘉興蘆花蕩水上服務區有些熱鬧,一艘艘貨船緩緩駛入。“船老大”趙桂羅拉著一根電纜跳下船,只見他在岸電樁前站定,熟練地刷一下卡,再插入充電口,“這樣一來,就不用靠小電瓶了,船上輕輕松松就來電了。”
曾幾何時,水運只有“碼頭意識”,缺乏“長江胸襟”,這給水環境造成壓力,而船老大們“搶著用”的岸電,則擎起了一江碧水藍天。通過布局岸電,船舶可以在停泊時關閉船上自備的輔機柴油發電機,轉而使用岸上的供電設施,以滿足船上的冷藏、加熱等需求。船舶使用岸電后,氮氧化物排放量減少97%,氧化硫排放量減少96%,懸浮物排放量減少96%,碳氧化物排放量減少94%。
目前,嘉興境內已建成岸電樁65個,分布于8個水上服務區,并預計今年將新建內河碼頭低壓岸電系統22套。
全電景區 繪一卷詩畫美江南
晌午時分,嘉興海寧鹽官觀潮公園邊,濃郁的肉香飄散四溢。循香走近,原來是一家新東坡酒樓正“咕嘟咕嘟”煨著東坡肉和八寶鴨。與其他酒樓不同,新東坡的廚房采用了“全電”模式。
全電改造,不僅讓主廚朱師傅多年的咽喉炎好了很多,還給老板娘王海蓉省下了不少費用,“改造前平均每月使用煤氣50罐,費用4000元左右,使用電磁爐、微波爐、蒸飯箱,按每天工作5小時計算,每月電費在1500元左右。改造費3萬左右,一年就能收回成本,而且用電安全環保。”
長江之大美,覽勝游客絡繹不絕。在嘉興,南湖、桐鄉烏鎮、海寧鹽官、嘉善西塘等11個景區已開展清潔能源建設,放眼浙江,2018年建成了全電景區70個,今年上半年又新建成46個,助建詩畫浙江。
綜合能源 優一方營商新環境
共飲一江水,如何攜手同發展?以不足全國土地4%而創造著全國近四分之一GDP的長三角,包括電力在內的高質量一體化創新探索正給予回應。
5月8日,嘉善的浙江三贏新材料有限公司負責人范立濤來到嘉善縣供電公司,申請一項特殊的業務———為在上海青浦新設的客戶服務中心提交增容用電申請。令他意外的是,當天他就收到了上海市青浦區供電公司的電話反饋。“只在申請的時候到嘉善電力營業廳跑了一次,從申請到送電一共用了不到15天。”范立濤說。
當前,正以上海青浦、江蘇吳江、浙江嘉善為核心進行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建設,范立濤“嘗鮮”的“跨省一網通辦”就是在供電服務一體化上的大膽嘗試。
目前,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內非居民相關用電業務已逐步實現“一網受理、只跑一次、一次辦成”。企事業單位辦理用電業務,青浦、嘉善、吳江三地均可在就近供電營業廳專設的異地業務窗口或線上申請,實現跨省辦理用電業務、換取增值稅發票和電費解款、交付。未來,三地供電公司還將通過全面整合服務資源、系統再造服務流程、建設統一服務平臺,優化區域營商環境。
優化營商環境的各類創新舉措,也在浙江各地綻放。越來越多的智能樓宇在助力能源綜合利用效能提高;“減環節”“減時長”“減材料”工作不斷優化,提升客戶辦電體驗;去年浙江一般工商業電價降價10.1%,實際減少用戶電費支出51億元,今年一般工商業平均電價再降低10%,為企業送“紅包”,有效釋放改革紅利,助推實體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