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月17日晚間,武漢市硚口區漢正街的僑康綜合商場發生火災,過火面積達900平方米。著火的樓房共4層,一樓為食品市場,上面是倉庫和加工廠。盡管大火在18日凌晨被撲滅,但火災造成14名市民遇難的事實,讓商業設施的消防安全問題再次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外埠商場的事故受到北京商業界的關注,與北京不久前接連發生的兩起火情不無關系。
去年底,位于大望路附近的高端百貨店新光天地,其京雅法式鐵板燒的餐廳后廚煙道起火,當時數十名顧客被緊急疏散。
就在幾天之后,位于西單大悅城十層的影院也發生了起火冒煙事故。據悉,西單大悅城十層首都電影院發生火情是在去年12月11日下午,當時,正觀影的顧客被告知影院出現緊急事故需迅速撤離。當時,影院所有觀眾和該樓層的其他顧客被全部疏散,人數超過500人。
西單大悅城的相關負責人回應記者,首都電影院所在的西單大悅城十層的產權,已被出售給前者。西單大悅城方面沒有對該電影院的監督和管理權。盡管如此,受到"牽連"的西單大悅城,還是成為了當月第二家發生起火事故的商業設施。
這些已經發生的事故并未引起人員傷亡,但卻給北京的商家敲響了警鐘。事實上,為保證消費者的購物安全,市商務委、安監局近幾年對商超賣場等公共場所的消防安全環節的監督、檢查從未間斷,并制定和細化了相關制度予以規范。而且,在去年召開的市委常委會議上,安全的商貿環境,已被定義為建設國際商貿中心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過,僅僅依靠政策約束和管理部門的突擊檢查來保護消費者的人身安全還遠遠不夠,真正需要面對顧客的還是商場本身。
記者在采訪過程中,試圖就安全問題向各家商業企業發問,盡管各家企業都表示高度重視,但誰也不愿意就此問題多說。
在市安全監督局的相關負責人看來,京城商場的消防安全預案大多比較到位,面對相關部門的檢查時,也往往可以過關。但部分商場普遍缺乏實戰演練,日后處理突發狀況仍存隱患。
商報記者 李鐸
作者:李鐸 (來源:商業周刊)
[本資料為當寧消防網整理(原創、編輯),轉載請注明出處,尊重版權。當寧消防網系專業的消防器材商城,包含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銷售與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