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走訪:圣誕噴雪銷售火爆
昨日上午11點,記者在貴陽市西路批發商場看到,銷售圣誕節商品的店鋪生意異常火爆,其中最受歡迎的要數小瓶裝的噴雪和彩帶。一按閥門,噴出來便是一些像雪花一樣的粉末,或者是彩色的帶狀物。每年平安夜,在貴陽街頭,隨處可見手握這種噴雪的年輕人,大家不管認不認識,都會互相噴灑取樂。
"圣誕噴雪和彩帶咋個賣的?"記者假裝成顧客,詢問店主。"買零散的話,3元一個;批發的話,72元一箱,里面共有48個!"店主接著說,"今年噴雪是歐洲新配方,不會弄臟衣服,噴出后很快就化成水了。我光是今天一上午就批發出去了20多箱。買主以大、中學生最多,他們都說是平安夜狂歡時用來噴人。"見店主很熱情,記者掏錢買了2瓶。
現場體驗:遇火成了"噴火器"
在噴雪的瓶身注意事項一欄,記者看到這樣的字樣:易燃品,不可噴向明火、點燃的煙頭等帶火物品,距離目標3米以上,切勿噴向人的面部和眼睛等處。至于瓶內物體的具體配方,記者仔細查看了多家商鋪的產品,沒有任何一款標明了瓶內物質的具體成分。
玩噴雪危險嗎?隨后,記者和同事作了一個小實驗:對著一個打燃的火機,記者摁下了瓶裝噴雪的閥門,頓時,噴出的氣流變成了一道長長的火舌,并發出噼噼啪啪的聲響。噴射彩帶則更顯夸張,一按閥門,彩帶頓時噴射出了2米多遠,遇到明火后,火舌也長達2米多,記者手中的瓶子儼然成為一個微型火焰噴射器。要是前方有人或者易燃易爆物品,后果不堪設想。
現身說法:她曾被"引火燒身"
王同學今年19歲,每年平安夜逛街時,圣誕噴雪和彩帶是大家最喜歡的東西。"冬天堆雪人、打雪仗是每個孩子童年時最開心的事情,人造噴雪瓶正好滿足了大家需求,它噴出來的東西跟真實的雪花一樣,符合平安夜及圣誕節氛圍,加上價錢便宜,自然成了年輕人的不二選擇!"王同學說。
不過,去年平安夜發生的一件事情,讓王同學再也不敢玩噴雪了。據其介紹,當時已是凌晨1點,大伙兒都玩累了,提議合個影就各自回家。她和另外兩個同伴并排站好,擺出了酷酷的姿勢,其中一個男同伴還點著了一支香煙,叼在了嘴角,等待另外一名同伴用手機拍照。這時,一群男女從旁路過,可能也是出于搞怪,其中一人搖了搖手中的噴雪瓶,從側面往正等待拍照的他們噴了過去。只聽見砰的一聲,一大團火光騰起,叼著煙的同學嚇得跌坐在地,她當即聞到了一大股毛發燒焦的味道。一摸自己的頭發,燒焦了一大片。幸好對方手中的噴雪已經快用盡了,氣量不是很足。要不然,她可能就因此毀容了。
專家提醒:當心玩噴雪傷人
圣誕噴雪里面到底填充的是何物,為什么一遇明火就燃燒起來呢?市民們在玩噴雪時,要注意些什么呢?昨日下午,記者就此采訪了貴陽市云巖區消防大隊一名防火方面的負責人。
據該負責人介紹,圣誕"噴雪"噴出的雪花或彩條主要成分是高分子樹脂化合物,根據相似相溶原理,這種物質只能溶解在乙醇、甲烷、乙烷、丙烷、丁烷等有機溶劑內保存,而上述有機溶劑都易燃,所以以此為原料制作成的圣誕噴雪和彩帶也易燃。商家在生產過程中,通常是采用加壓降溫等方式,讓這些有機物質液化,然后密封于瓶內。所以一按閥門,這些有機氣體便會將雪花和彩條高速噴出。
市民在使用"噴雪"時,一定要注意安全,遠離一切火種。不要在易燃易爆物品儲藏地或者加油站附近噴射玩耍。切勿連續噴射超過3秒鐘,勿讓兒童玩耍,切勿噴向人面部;若不慎噴及眼睛應立即用清水徹底清洗或立即就醫。 作者: 本報記者 任勇 編輯: 張超
[本資料為當寧消防網整理(原創、編輯),轉載請注明出處,尊重版權。當寧消防網系專業的消防器材商城,包含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銷售與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