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图118论坛118网_免费毛片看_国产成人精品男人免费_91aaa免费观看在线观看资源 _2021黄色视频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瑞安市恒安電氣有限公司 > 2019年上半年中國垃圾分類行業運營現狀分析:中國城市垃圾問題嚴重 垃圾分類刻不容緩

企業動態

2019年上半年中國垃圾分類行業運營現狀分析:中國城市垃圾問題嚴重 垃圾分類刻不容緩

2019-12-31

北極星固廢網訊:一、垃圾圍城與垃圾進口悖論下,垃圾分類刻不容緩

1、垃圾分類產業鏈:包括設備商、環衛公司、處置公司

垃圾分類產業鏈可以分為三個環節:上游是居民垃圾分類,主要分為濕垃圾、干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等;中游是環衛,包括垃圾分類、垃圾收運和垃圾轉運三個環節;下游是垃圾處置,包括焚燒、填埋、堆肥和回收利用。

垃圾分類產業鏈

1.png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垃圾分類相關公司介紹

2.png

3.png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垃圾若處理不當,將嚴重危害環境

發達國家經過分類的垃圾,先回收部分,剩余再做處理,處理方法包括衛生填埋、堆肥及焚燒。

垃圾處理方式對比

4.png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目前我國垃圾無害化處理的方式主要是填埋與焚燒。垃圾填埋由于操作簡單及成本較低,目前仍是最主要的垃圾處理方式,但填埋垃圾未進行無害化處理,殘留大量細菌、病毒,存在沼氣、重金屬污染等隱患;垃圾滲漏液會長久地污染地下水資源,造成嚴重二次污染。焚燒相較而言更科學,是目前更被提倡的垃圾處理方式。北京和上海的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比例已接近100%,且通過焚燒處理的生活垃圾比例呈不斷上升趨勢。由于土地資源緊缺,未來以填埋方式處理的生活垃圾比例將繼續下降,垃圾焚燒處理能力亟待不斷增強。

但是垃圾焚燒若未經過分類直接拖進焚燒爐,會帶來二噁英污染。二噁英為一級致癌物質,且具有生殖毒性和遺傳毒性,在人體內降解緩慢,一般低于800℃的垃圾焚燒會產生較多二噁英。通過微生物分解,提高焚燒溫度;或者實現垃圾分類回收,只投放可燃垃圾,并對焚燒爐進行改造,便能有效降低二噁英排放。對比歐美國家垃圾以紙張為主,我國生活垃圾中廚余垃圾含量最高,即含水率較高,混合后會降低垃圾整體焚燒熱值,不易被燃燒至可抑制二噁英生成的850℃,而分類垃圾焚燒效率更高。

3、中國城市垃圾圍城問題嚴重

自2004年起,中國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垃圾制造大國。2012年,北京正式實施“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明確要求實施垃圾分類以及垃圾減量,但垃圾產生速度遠遠快于消解速度,中國2/3的城市已陷入“垃圾圍城”。2017年全國城市垃圾清運量達到2.15億噸,且近三年增長率均超過5%。

20國集團國家人口和城市固體廢物份額

5.png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017年全年我國202個大、中城市生活垃圾產生量為20,194.4萬噸,同比上年上漲7.1%;城市平均產量約為100萬噸,同比上年上漲13%。近5年來城市平均生活垃圾產量的增速已高達12.7%。

目前我國共擁有4個直轄市,293個地級市,以及366個縣級市。由于年報公布數據均為我國大、中城市的固體廢物產量水平,考慮到不同規模城市的人口及消費水平的差異性,我們將縣級市生活垃圾的產量取0.2折算系數,即城市樣本量變為370.2所(4+293+366*20%=370.2),預測2017年全國實際城市生活產量或已達到3.7億噸。2018年,我國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8萬余元,同比上年上漲8.6%。回顧歷史數據,自2013年以來我國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化增速為9%,略低于城市平均生活垃圾產量年化增速。近年來我國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相對較為穩定,假設2018-2020年,我國城鎮垃圾產量增速也在現有基礎上相對企穩,保持年化12%的增速水平,則2018-2020年我國城鎮生活垃圾產量分別可達到4.1億噸,4.6億噸與5.2億噸。

生活垃圾產量增速受城鎮化進程及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因素疊加影響

6.png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截至2018年底,我國鄉村人口與城市人口比例大致為2:3,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例大致為1:4,按照等比例估算,2018-2020年我國農村生活垃圾產量分別可達到0.68億噸,0.77億噸,0.87億噸。若將鄉村生活垃圾合并考慮,則2018-2020年我國生活垃圾總產量分別將達到4.8億噸,5.4億噸,6.1億噸。

其中,大城市垃圾圍城問題更嚴重。2017年上海的生活垃圾清運量為743.07萬噸,超過了19個省級行政單位;北京則是達到924.77萬噸,超過了24個省級行政單位。

我國生活垃圾產生量較大,成分相對復雜并含有大量有機質,因此容易滋生大量細菌及并發惡臭。生活垃圾的主要組成成分見下表。一般而言,可以將生活垃圾分為兩大類,即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

生活垃圾分類、主要成分及處理建議

7.png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009-2017年,我國生活垃圾處理能力以及處理量不斷提升。2009年,我國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僅為35.61萬噸/日,擁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廠共567座;2017年,我國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已經達到了67.99萬噸/日,擁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廠多達1013座,較2009年規模幾乎翻倍。2017年我國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量已達到21034.2萬噸,達到的滿功率處理能力的85%,約可覆蓋我們前文中測算的實際產量的57%。考慮一般垃圾處理設備的養護維修期約為30~60天/年,則這一產能利用率以趨近飽和,提升空間不大。未來若想提升生活垃圾的處理率,只能通過新建產能的方式來擴大處理規模。

2017年生活垃圾處理量同比增速約為7%,大幅低于同年生活垃圾城均產量增速的13%。假設2018-2020的處理增速為過去9年年化復合增速8.2%,則2018-2020年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量將分別為2.3億噸,2.5億噸,2.7億噸,對比前文測算的生活垃圾產生量,分別新增處理量缺口2.5億噸,2.9億噸,3.4億噸。

4、參考歐美國家,城市垃圾分類是中國的必經之路

隨著填埋垃圾的土地資源逐漸緊缺,大城市若想實現垃圾自產自銷,垃圾焚燒是一條必經之路,而垃圾分類,能夠有效提升垃圾焚燒的效率。目前,國內的標準以及相關應用研究對垃圾的分類尚無統一定義。被廣泛采用的定義是:按照城市生活垃圾的組成、利用價值以及環境影響等因素,根據不同的處理方式,實施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和分類處理的行為。《固廢法》明確規定:垃圾管理應遵循“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原則。

我國城市生活垃圾主要可分為三大類:可腐有機物(以廚余為主)、可燃有機物(塑料、廢紙、橡膠、皮革、竹木、布類等)、無機物(煤渣、磚瓦、地灰、玻璃、金屬等)。在以煤為主要民用燃料的地區,垃圾中無機物的含量較高,最高甚至可以達到80%。在氣化燃料普及的城市中,不論是南方城市還是北方城市,可腐有機物占的比例最高,超過50%。我國城市生活垃圾中,可燃有機物的比例在20%-40%之間,無機物的比例通常低于20%,含水率在40%-60%之間,低位熱值在4000-6000kJ/kg范圍內。

全球垃圾分類主要有三種方式:1)以美國為代表的粗放型分類:分為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美國垃圾回作為一種產業得到快速發展。2)以日本為代表的精細型分類方式:大致分為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資源垃圾和粗大垃圾,日本德島縣上勝町分類種類最多,高達34類。日本垃圾分類細致嚴謹,不同垃圾處理方式不同,日本對一半以上的人口實行垃圾從量收費,很多地區垃圾袋還采用“實名制”。同時,日本地方政府會根據自身情況制定相應垃圾分類與回收方法。3)介于兩者之間的垃圾分類方式:如德國分為七類,包括生物垃圾、廢紙、包裝袋、舊玻璃瓶類、特殊有毒垃圾、其他垃圾以及大型廢棄物,分類體系設計周密。德國早在1904年就開始實施城市垃圾分類收集,1972年通過首部《廢物避免產生和廢物管理法》。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減量、循環與再利用”的廢棄物環保理念引導著德國大幅減少廢棄物產生,甚至將廢棄物再利用原則貫徹于生產中。

上海2019年7月1日實行的垃圾分類法

8.png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5、垃圾分類可享受大量“垃圾紅利”

盡管垃圾圍城,中國卻進口了全球一半以上“洋垃圾”;此悖論產生的原因在于,洋垃圾經過了垃圾分類。洋垃圾進口始于1990年代,制造業等產業借改革開放之機進入中國。從1995-2016年,中國的年垃圾進口量從450萬噸增長十倍至4500萬噸。2016年中國接收全球56%的垃圾,進口超過730萬噸廢塑料,總值達37億美元;2016年美國的廢紙出口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直接送到了中國,總價值超過22億美元;歐盟27國把87%的再生塑料直接或間接地運往中國;英國每年有270萬噸廢塑料流向中國,占其塑料垃圾產量的2/3;香港每年進口“洋垃圾”的總量超過300萬噸,是全球最大的電子垃圾集散中心。

中國垃圾進口來源

9.png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014-2018中國固體廢物進口數量(萬噸)

10.png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014-2018中國固體廢物進口金額(億美元)

11.png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洋垃圾進口的本質是輸出垃圾分類紅利。洋垃圾進口的邏輯在于垃圾循環的順暢收益鏈條,即通過出口垃圾,發達國家的垃圾回收企業擺脫了難以處理的廢料;發展中國家的小工廠獲得了垃圾與新原料的中間利潤;低端制造商品出口后,發達國家消費者得到了廉價商品。經過粗淺分類的洋垃圾,在中國的強大制造業體系里搖身一變,即成銷往全球的商品。中國人肯為洋垃圾付高價:中國人在德國以200歐元/噸(1500元人民幣)的價格收購廢塑料,德國即使有處置能力,也愿意每年將80萬噸的垃圾向中國傾銷。所以,中國的洋垃圾貿易其實是通過我國強大的制造業體系,把垃圾分類的紅利輸出給發達國家。看似優美的利益鏈條下,真正的受害者是發展中國家的環境及其百姓。洋垃圾中的有害物質會對分揀人員及環境產生致命傷害。因此中國于2017年7月正式向WTO通報,2018年1月1日起,中國禁止進口24類洋垃圾。禁止進口洋垃圾后的中國:資源回收行業亟須垃圾分類。垃圾貿易若能用中國的分類垃圾替代洋垃圾,必然有較大價格優勢。但若中國的垃圾分類無法進行,禁令后嗷嗷待哺的資源回收行業必將催生出非法洋垃圾走私。2018年海關總署進行打擊“洋垃圾”走私的“藍天2018”專項行動,全年共查證各類走私廢物155萬噸。而解決洋垃圾非法走私的根本途徑,即是通過國內垃圾分類為資源回收行業提供充裕供給。因此,不論是出于環境保護還是資源利用的角度,垃圾分類都是我國亟待進行的任務。

二、中國政府用行政化手段強化垃圾分類意識

1、“兩網融合”漸成趨勢,垃圾分類開始進入收費時代

《“十三五”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規劃》要求,要建立與生活垃圾分類、回收利用和無害化處理等相銜接的收運體系,積極構建“互聯網+資源回收”新模式,打通生活垃圾回收網絡與再生資源回收網絡通道,實現“兩網融合”。2018年7月,國家發改委公布《關于創新和完善促進綠色發展價格機制的意見》,提出到2020年底前,全國城市及建制鎮全面建立生活垃圾處理收費制度。在其后的其他各類文件中,也陸續提到了研究制定收費制度的目標,意味著,在鼓勵、試點、強制等手段之后,未來我國垃圾分類或將進入收費時代。

我國垃圾分類政策梳理

12.png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大城市陸續發布垃圾分類細則

北京:早在2012年就出臺了《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但因管理不到位等原因導致垃圾分類居民參與率增長緩慢,目前正在開展條例修訂工作,新修訂的條例將不光對單位,也將對個人明確垃圾分類責任,以立法方式使軟約束逐步“硬起來”。根據北京三年行動計劃,2019年底前,全市垃圾分類示范片區覆蓋率將達到60%,2020年底達到90%。上海:1995年開始垃圾分類試點工作,最初把垃圾分為有機垃圾、無機垃圾和有毒有害垃圾,其后歷經多次分類標準修改,2014年頒布的《上海市促進生活垃圾分類減量辦法》將垃圾分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濕垃圾和干垃圾四種,并沿用至今。

深圳:2000年,深圳成為全國首批8個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試點城市;自此以后,一直不斷探索科學有效的垃圾分類處理模式,2015年在全國率先建立起生活垃圾大分流處理體系,并通過逐步完善法規體系引導市民進行垃圾分類。近年來,深圳在垃圾分類管理領域先后出臺1個政府規章、3個地方標準和7個規范性文件,形成了較為完備的規范標準體系,并于2018年2月發布了立法文件的征求意見稿,將垃圾分類標準細化為十三類,在46個試點城市中垃圾分類標準最為細致。

部分城市垃圾分類政策

13.png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原標題:2019年上半年中國垃圾分類行業運營現狀分析:中國城市垃圾問題嚴重,垃圾分類刻不容緩[圖]

相關資訊

相關產品

產品系列

在線給我留言

熱門推薦

#{shangpucompany} #{shangpucommend}
免費開通商鋪
掃碼關注電氣網
服務熱線
4008-635-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