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纜材料的滯后導致綠色環保電纜在我國還只是一種概念。”在2013年全球電線電纜年會9日下午的論壇上,國網電力科學研究院副總工程師楊黎明表示。
楊黎明指出,在歐美,目前綠色環保電纜不是概念,是真正的產品。但在國內,這個產品至少已被說了6、7年,可是目前來看我感覺它還只是一種概念,沒有多少真正的用戶,市場銷售中量很少。
他說,要生產綠色環保電纜必須牽涉到電纜原材料。整個電纜產品從它的設計、選材、制造、包裝、發放到用戶,到用戶安裝使用,直至其壽命終結、回收,整個過程全部要求與人類和大自然環境相協調,不產生危害。從這一標準來看,我們現在用的很多電纜產品都無法達到。
例如,我們現在普遍在用的聚氯乙烯材料,它在燃燒后會產生大量的氯化氫,氯化氫碰到潮氣或水汽,就變成鹽酸,鹽酸對環境和人本身都會產生很大的危害。如果氯化氫在火災時被人吸入,對人體呼吸系統會造成很大的損害。
另外,在電纜制造過程中,也要求做到環保,即對工人身體無危害。現在很多電纜廠正在使用的材料就可能對人體產生危害。比如瀝青,它燃燒時,煙霧騰騰,味道很濃。
又比如,我們現在用的導電炭黑,粉末很細,被吸進人體肺部后,可能就會產生典型的PM2.5效應。可以說現在很多工廠都在使用這些材料。
他說,目前來講,有很多電纜材料必須用其他的新材料代替。而在國內,綠色環保材料的研發是比較滯后的。今后還需要大量開發,才能達到未來綠色環保電纜產品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