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高層建筑火災撲救是國際性的消防難題,一旦發生火災事故,極易造成慘重的人員傷亡。據了解,此類火災多與樓層自身結構有關。高層建筑雖然鋼筋鐵骨,但耐火性并不強。當溫度達到400℃~500℃時,鋼筋混凝土就會出現裂縫;溫度達到800℃左右,強度急劇下降,墻、柱、梁、樓板等鋼筋混凝土構件就會損壞和坍塌。
此外,高層建筑內部有煙囪效應,增加了高層火災撲救的難度。高層建筑內部有大量的管道、豎井、樓梯間、電梯井等。一旦發生火災,這些部位就成了一座通風的"煙囪",加速火勢的蔓延,成為火災發生的通道。
在火災發生后,如何判斷、選擇,才能找到一條逃生之路?為此,本報記者就此專門采訪到了沈陽消防部門的專家,并將專家介紹的經驗和逃生知識,為您總結出一個高樓火線逃生的手冊。
高層住宅起火究竟怎么逃
如果一幢20層樓的底樓著火了,煙很大,位于10層的你如何逃生?
往樓下奔,想盡快逃出建筑;專家解釋:肯定不對,等于找死。
往樓頂奔,爬出頂樓呼救;專家解釋:只要高樓沒有關閉最頂樓的天臺通道,爬到頂樓陽臺,等待救援的方式對女性、老人、孩子等身體素質較弱的人來說,還是比較好的辦法。
在自己這一層尋找出路,通過高樓設定的逃生門或者逃生通道逃生;專家解釋:這是相對來說可行的辦法,不過最好的辦法是盡快靠近窗戶,然后用色彩鮮艷的衣物不斷揮動,直到消防官兵看到;如果是夜間,請用手電筒不停來回照射。
原地不動,等待救援人員來到;專家解釋:這個方法對于老弱病殘年幼的人來說是可行的,因為體力差,所以自己尋找出路比較危險,不過盡量還是找窗戶。
據了解,消防部門曾做過一個試驗,讓一名身強力壯的消防員從第33層跑到第1層,用了35分鐘;如果是一名身體素質一般的人員或老人、小孩,所需時間肯定更長。問題是借助風勢,大火在30秒內就可以從第1層到達第33層。彌漫開來的煙霧容易阻斷逃生的消防通道。
千萬不要選往樓下跳
按照規定,100米以上的樓層都需要設置避難層。萬一發生高樓火災,起火點以上樓層的住戶可以逃到避難層。避難層是一個完全敞開的空間,有特殊的排煙設施,人躲在避難層里較為安全。"如果沒有避難層的住宅樓,人又被困在起火建筑內四周沒有逃生的通道,那么躲進廁所內,將所有的水流開到最大也是求生的方法。水流可以降溫,同時也可以帶來氧氣。"消防專家表示。
消防專家最后告誡:反正不管選哪個,千萬不要選往樓下跳,這個基本上等于自殺!"高層住宅如果一旦著火,其實最重要的就是自救。我國北方很少發生住宅樓大規模火宅,主要是因為北方鋼筋混凝土的樓體結構與保溫層在墻壁中間。即使屋內與樓外起火,只要苯板做成的保溫層不被點燃,危險就不會很大,火情也可以被控制。"沈陽市消防支隊防火處高級工程師吳炳龍說。"如果高層住宅著火,被困的群眾千萬要記住一件事,就是不要慌,一定看清情況,不要盲目的逃生。"吳炳龍說。
逃生過程的四點重要提示
1、如果在沿著樓道逃行過程中看到遇到前方有關著的門,千萬不要馬上打開。(專家解釋:如果對面是烈火的話,遇到充足的氧氣,能馬上將人卷入火中)正確的做法是,先用手小心的碰一下門把手或者門面,如果過燙,就不要打開了,如果屬于微熱也應該慢慢的將它打開,打開途中如果通過門縫看到對面是火紅的亮光,要立即關上門離開,去找其他逃生通道。
2、逃生過程中,切忌有從眾心理。(專家解釋:容易發生互相踩踏現象)
往往大家都喜歡跟著人群逃生。但很有可能當大家都逃到一個安全門,結果因為門口狹小,發生互相踩踏的危險現象。另外,不是有亮光的地方就是好的,越亮的地方往往是火勢最猛烈的地方。
3、如果看到有人身上著火了,請不要試圖用水澆,或者用棉被覆蓋。(專家解釋:由于人的皮下都有脂肪,如果在脂肪燃燒的同時遇到水,馬上會發生爆裂!如果用棉被覆蓋,火即便撲滅了后,當你撕下棉被的同時,皮膚也會被你一起撕下!)
正確的方法是,如果手邊沒有滅火器,請選擇讓他在地下打滾,用隔絕空氣法將火撲滅。最好是有滅火器,但是不能用其他滅火器,只能用干粉滅火器。
4、如果門外著火了,濃煙漸漸通過門縫進入室內,如何處理?
正確辦法:盡快用手邊的軟布或者絲巾塞住門縫,如果沒有,也請盡量用水不斷撲到門上,給它降溫,以不讓它燒起來。如果濃煙已經全部進來,在很危急時刻。可以找出一個大的塑料袋,在空中揮動幾下,然后套上腦袋,扎緊,袋中的氧氣能保證你1分鐘里面不至于窒息。在這性命攸關的一分鐘里面,請馬上找到窗戶,并開始求救。如果沒有塑料袋,請盡量靠近飲水機或者電冰箱,或者躲進衛生間,因為桶里面及衛生間里的水或者冰箱里面的微量氧氣能幫助你盡量延緩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