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愛生命、創建平安,愛心與平安是構成和諧社會的兩大要素。
公司開展“我是安全第一責任人”活動、實施“平安工程”,是將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納入到企業管理中,全面提高員工的工作能力和安全意識,是為了推動“一強三優”現代化企業建設,努力超越,追求卓越;是為了最終保證社會和諧、企業發展、員工幸福.
去年&年&日后公司召開的特別安全會,***局長連說了十個“如果”,只要有一個如果說成“幸好”,就沒有發生&.&&,也就不需要說“如果”。因說“如果”,結果是一個活生生的生命消逝。十句如果,是十項措施,是十種責任,是十種手段,是十次生的希望。安全忌諱說“如果”.我們還愿說嗎?當然不想說。日常工作還有可能產生"如果”的地方嗎?應該有。對習慣性違章,我們熟視無睹。
去年**局在會上要求所長、技安員寫自己身邊的習慣性違章事例,我寫的不全面,深度不夠,也有些顧慮。現在公司越來越重視安全,特別是將要召開的&.&&會坐談會對我震憾很大。翻看所發生的安全案例,發現了過去感覺不到的兩件違章的事,是否具有普遍性我不知道,習慣性是絕對的。
一、投運新設備前不做常規檢查,不做耐壓試驗。如:##年前就發生在##,一位技術領導手臂在轉換電壓轉換開關時被燒傷。事后采取的措施是,新柜不安裝電壓轉換開關和已裝的轉換開關不準使用。十幾年后我們從退役同批設備上發現,并不是開關本身的質量問題,而是安裝接線錯誤造成相間短路。十幾年沒有人查過,幸好沒有人使用過,否則同樣會被燒傷,可能更嚴重。
二、使用新裝變壓器焊接接地極時,不使用“工作票”和“操作票”。回頭看我走過的六個單位,從來沒有人在使用新裝變壓器焊接接地極時使用過"兩票",也沒有將焊接地極的安全事項寫入“三措一案”。最近到工地現場,可能是崗位的改變,看問題的角度不一樣,發現那是一件最大的習慣性違章,也是最危險的地方。每當焊接極時都是工程快要結束,常常出現的畫面是邊收工具,邊接線;邊放鋼筋,邊送電。事情做完了,人也做累了,有人在表功,安全全放松。
既然是習慣性,改掉當然難,發現更難。近期省、市公司下發的安全通報,從中不難看出,安全“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特別是面對安全與創收、安全與服務發生沖突時,選擇后者,安全讓路。如果金錢使我們近視,看不見違章;投訴使我們膽怯,冒險違章。就會付出血的代價。我們要認真貫徹執行《安全生產工作規程》、《電力技術操作規程》、遵守《員工守則》按程序辦事,不憑“經驗”,違規做事。抵制違章指揮,制止違章操作。時刻記住“我就是安全第一責任人”,創建平安,共建和諧是我們應盡的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