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配電網發展仍然滯后,發展不平衡。
近年來配電網投資力度不斷加大,但由于歷史欠賬較多,配電網尤其是中壓配電網發展仍然滯后,城市與農村、東部與中西部電網發展不平衡問題依然突出。供電可靠性與國際先進水平仍有較大差距,以上海為例,用戶年均停電時間比東京長5倍以上。整體來講,發展滯后(與經濟發展需求、與國外先進電網)、地區不平衡(城農不平衡、東中西部不平衡)。
(二)電網結構薄弱,自動化水平低。
10千伏網架結構依然薄弱。城網和農網差距顯著。10千伏線路仍有近一半未實現互聯,農網互聯比例僅為城網1/3。配電自動化水平較低。配電自動化處于起步階段,故障診斷、隔離和恢復時間較長,無法實現網絡重構和自愈。體現為互供能力差,直觀感受為恢復供電時間長。
(三)配電網基礎數據差,信息化手段落后。
配電網管理涉及到發展、農電、運檢、營銷、調度等不同部門,基礎數據分散在不同系統中。系統之間的數據標準、模型不一致,此外,缺乏數據共維共享機制。配電網投資少,建設水平低,導致配網通信及信息系統發展相對滯后,缺少信息獲取渠道。體現為管理精細化程度差,數據、圖形和信息無法對應,甚至存在某種意義上的“盲”。
當前,我國的配電網供電可靠性與發達地區先進水平存在較大的差距,其中,配電自動化發展滯后是主要原因。截至2012年底,國家電網公司配電自動化覆蓋率僅為10%,涵蓋26家省級公司、2.2萬條10kV線路;而法國、日本的配電自動化覆蓋率分別達到90%和100%。美國、英國、日本等國家的電網輸配電投資是電源投資的1.2倍左右,配電網投盜是輸電網投資的1倍多,而我國的還不到輸電網的一半。因此,在解決了大部分電源供給及輸電線路骨架基本完成的情況下,中國電力投資重點需逐步轉向電網智能化及配電網建設。
同時,隨著新型電源及負荷直接接入配電網,給配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帶來了新的技術問題和挑戰;在供電可靠性方面,中國的配電網系統也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這些問題的解決都依賴于高水平的配電自動化系統。
1)挑戰之一:不斷提高供電可靠性
2)挑戰之二:不斷提高電能利用效率
3)挑戰之三:不斷提高電網資產利用率
我國配電網主設備運行效率不高,從樣本區域來看,總體效率約在0.3左右。美國的配電線路運行效率約在0.44左右。在人口稀少、負荷極度分散的區域,設備輕載現象較為嚴重。
4)挑戰之四:主動應對大規模分布式電源接入
5)挑戰之五:主動應對大量電動汽車充電站/樁接入(1)充電負荷不確定性影響:大量無序充電會加劇電網負荷峰谷差,加重電力系統負擔。
(2)電網運行優化控制難度加大:充電時間與空間分布不確定性、隨機性等特征將加大電網控制難度。
(3)影響電能質量:電動汽車充電屬于非線性負荷,產生的諧波引起電能質量問題。
1)分布式電源與微電網大規模應用
2)-二次能源綜合利用
基于系統能效技術,通過能源生產、儲運、應用與回收循環四環節能量和信息的耦合,形成能量輸入和輸出跨時域的實時協同,實現系統全生命周期的最優化和能量的增效,能效控制系統對各能量流進行供需轉換匹配,梯級利用、時空優化、以達到系統能效最大化,最終輸出一種自組織的高度有序的高效智能能源。
3)智能配電網發展前景:能源互聯網
能源互聯網是一種在現有電網基礎上通過先進的電力電子技術和信息技術,融合了大量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發電裝置和分布式儲能裝置,能夠實現能量和信息雙向流動的對等電力互聯共享網絡。
能源互聯網的研究和建設首先是從配用電端開始的。
4)互聯網+智慧能源
通過互聯網促進能源系統扁平化,推進能源生產與消費模式革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動節能減排。加強分布式能源網絡建設,提高可再生能源占比,促進能源利用結構優化。加快發電設施、用電設施和電網智能化改造,提高電力系統的安全性、穩定性和可靠性。
5)智慧城市
城市智能配電網為智慧城市各個系統輸送充足能量和海量信息,是智蔻能源系統的主要載體,可以全面監測感知城市能源供需情況、能耗指標,做到合理調配和使用電、油、氣以及光伏、風電等能源資源,實現能源供給均衡、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減少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