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機保護裝置
、計算機化
隨著計算機硬件的迅猛成長,微機保護硬件也在不斷前進?,F在以32位數字燈號處置器(DSP)為基礎的保護、控制、計量一體化微機裝置已研制成功并投入使用。采用32位微機芯片不單單在精度上有很大的提高,更重要的是32位微機芯片具有很高的集成度,很高的工作頻率和計算速度,很大的儲存空間,豐富的指令系統和較多的輸進輸出接口。 信息和數據的持久儲存空間,快速的數據處理能力,強大的通訊功能,與其它保護、控制裝置和調度聯網以同享全系統數據、信息和網絡資訊的能力, 這就要求微機保護裝置具有相當于一臺PC機的功能?,F在,同微機保護裝置非常相似的工控機在功能、速度、存儲容量和可靠性等方面已獲得了巨大的成長, 成本持續下降,是以用成套工控機來做繼電保護裝置的時機己經成熟,這將是微機保護未來的發展目標之一。
第二、網絡化
計算機網絡作為信息和數據通訊工具己成為信息時代的技術支柱,它深入影響著各個工業領域,也為各個工業領域提供了強有力的通訊手段。傳統的繼電保護性很強,并以“事前整定,實時動作,定期檢驗”為其特征,很少觸及到裝配或系統的經常自檢,遠方監控,信息同享,動態修刊定值等問題。國外早就提出過系統保護的概念,這在那時主要是指安全自動裝置, 可是對于繼電保護一樣適用。繼電保護的作用應不只限于切除故障元件和限制事故影響范圍(這固然是其主要使命),還要保證全系統的平安穩定運行。這就要求每一個保護單元都能同享全系統的正常運行和故障時的信息,并在此根基上進行大量信息的網絡化也有很大的益處,繼電保護裝置能夠獲得與系統有關的信息越多,對故障性質,故障位置和故障距離的判斷就越準確,動作的靈敏性、選擇性和可靠性就越高。由此可知,微機保護裝置的網絡化可很大的提高繼電保護的性能,這是微機保護發展的必然趨向。
第三、一體化
80年月末90年月初,隨著變送器RTU 的問世,保護裝置現實上就是一臺高性能、多功能的計算機,它可以獲取系統正常運行和故障時的信息和數據,也能夠在它獲得的數據的根基上進行計算和判斷, 并將結果經由中間網絡上傳給控制中心或任一終端,因此,每一個微機保護裝置不單可以完成傳統的繼電保護功能,而且在系統正常運行情況下還可完成計量、控制、數據通訊等功能,亦即實現了裝置的保護、控制、計量、數據通訊的一體化。
第四、智能化
近年來,人工智能在電力系統各個領域都獲得了運用,在保護裝置領域運用的研究也已起頭。這些人工智能的算法都有其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若是將這些人工智能適當的聯系起來可以使運算的速度更快。可以預見,人工智能技術在繼電保護領域勢必會獲得越來越普遍的運用,以解決用常規方式難以解決的問題。世界上知名自動化系統供給商不斷推陳出新,研發了許多優秀的微機繼電保護裝置平臺。DSP與通用的CPU區別,是一種為了到達快速運算而具有結構的微處置器。鑒于此,國內外已研制出以DSP為硬件平臺的微機繼電保護裝置,促使變電站綜合自動化水平的進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