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環保和經濟的雙重作用下,引入電動船舶的需求已經越來越大,國內搶先布局的先行者,當屬寧德時代和億緯鋰能。
近日,據韓國媒體報道稱,三星公司表示已經開發出一種用于船舶的鋰電池動力系統,獲得了挪威著名船社DVL-GL的認可并頒發了證書。
在環保政策趨嚴的背景下,電動船舶正在成為鋰電池巨頭們下一個重點布局的細分領域。
數據顯示,目前全球運營中和擬建造電動船舶數量僅為155艘,而我國僅長江與京杭運河內船舶總數就超過6萬艘,未來電動化替代空間廣闊。
而從市場規模來看,2016年國內電動船的市場規模已達到56.3億,預計到2021年這個規模將擴展到96.3億,到2024年,全球電動船舶市場規模預計將達450多億元。
據了解,水運船舶當前采用的都為柴油動力推進系統,燃油成本高、噪音大,并有污染排放,而電動船舶具備廢氣零排放、低噪音、低運行成本等優勢,航運船舶的電能替代趨勢勢在必行。
船舶電動化帶來的鋰電池需求有望從今年開始進入快速增長期,預計從今年的1.14Gwh提升到2025年的6.27Gwh。
在環保和經濟的雙重作用下,引入電動船舶的需求已經越來越大,國內搶先布局的先行者,當屬寧德時代和億緯鋰能。
寧德時代
在動力電池領域,寧德時代已然是毫無爭議的龍頭老大,但寧德時代并沒有就此停下擴張的腳步,而是進行多元布局,大力開拓電動自行車、電動船、儲能等細分領域。
寧德時代副董事長黃世霖曾表示,“藍天保衛戰在短期來看是為貨車電動化帶來新的機遇,將來國家要推廣的船舶電動化、儲能產業也開始逐漸起飛。”
可見在寧德時代的布局中,電動船也是不可忽視的一個領域。
早在今年1月初,寧德時代就和中國船級社(CCS)武漢規范研究所在福建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雙方將在推動電池系統船舶技術標準的研究和水上應用、加速相關電池產品的認可和檢驗等多個方面開展戰略合作,并就進一步深化資源共享、技術合作、服務升級等的合作與交流達成意向。
同時,雙方將共同啟動電動船舶安全規范的研究和制修訂工作,建立從電池單體、模塊、電池管理系統到電池系統的安全規范體系,促進鋰電池水上安全應用的健康、持續發展。
CCS表示,近年來已與寧德時代在新能源推廣與應用領域開展了廣泛的技術交流與合作。
進展是,6月13日,寧德時代在首屆電動船舶創新發展研討會上宣布,公司已和多方簽署了在電動船舶領域的合作意向協議。
針對電動船的應用場景,寧德時代表示,其電池包系統設計采用符合IP67以上防護等級的電池包,可有效規避水汽、鹽霧及粉塵引發的安全風險,滿足全生命周期內的IP等級要求。
長江流域艘純電動公務船——長江三峽通航管理局“海巡12909”號搭載的正是寧德時代的磷酸鐵鋰電池,容量為0.68MWh,航速21km/h。
億緯鋰能
新能源汽車之后,誰會成為新能源領域的下一個風口?億緯鋰能給出的答案是電動船。
早在2016年,億緯鋰能的船用動力電池就獲得了中國船級社CCS認證,而今年以來,億緯鋰能在電動船領域好消息不斷。
6月28日,億緯鋰能發布與上海瀚舜簽署了《新混合電推散貨船項目合作協議》,宣布全球首批五千噸新能源散貨船項目正式啟動。
億緯鋰能將配合上海瀚舜完成此系列新能源船舶項目電池系統的設計、生產、安裝、調試、檢驗、技術支持和售后服務等工作,提供優的電池系統解決方案。
7月5日,國內目前的全電動客船船體結構宣布已建造完成,該船采用全鋰電池動力+吊艙推進器的動力系統,船上安裝有重達25噸的大容量鋰電池組,整船電池容量為2280千瓦/時,相當于50臺電動汽車的電池容量。
該船全部采用億緯鋰能高性能磷酸鐵鋰電池及系統,未來兩年,武漢輪渡公司將與億緯鋰能攜手,共同將300客座以下游船全部改為全電推進船舶。
一月有余,8月7日,億緯鋰能又與挪威漁業工船方案集成商簽訂了合作協議,其船用動力電池系統正式進入水產養殖市場。
據悉,本次項目合作船舶數量共100艘,分三年交付完成,而未來5年在挪威、加拿大、英國等地,此類船舶鋰電池系統需求數量將超過1000套,雙方的合作空間巨大。
目前億緯鋰能電動船電池總裝機量已超過50MWh,裝機數量超過200多艘,國內90%以上電動船舶配套億緯鋰能電池解決方案,億緯鋰能的船用動力電池系統技術得到世界船舶行業的廣泛認可,電動船舶應用案例包含:各大景區畫舫、沿江沿海渡船、觀光船和內河貨船、港口拖船、江海聯運散貨船。
總結:當前電動船市場由于標準缺失、充電設施不完善等問題,電動化占比仍然比較低,但隨著環保政策趨嚴、鋰電池技術逐步完善、電池成本降低,船舶電動化將勢在必行,正是看中這一領域發展的潛力,寧德時代、億緯鋰能兩大巨頭搶先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