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機械協會風力機械分會(CWEEA)在北京舉辦的2019全國大型風能設備行業年會上,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發展中心副主任陶冶預計,今年風電新增裝機量同比增長約25%。
2018年,全國風電新增并網風電裝機量2059萬千瓦,同比大增37%。增幅較大主要因2017年市場較差,新增裝機出現下滑。
陶冶提供的數據顯示,1月-10月,全國風電新增裝機1541萬千瓦,同比增長27%。截至10月底,全國風電累計并網容量達到1.99億千瓦。
陶冶表示,截至11月底,中國風電累計并網容量已超過2億千瓦。
CWEEA預計,2019年中國風電累計并網裝機容量將達2.06億千瓦。
CWEEA理事長楊校生認為,2019年以來,風電投資額大幅上升,新增裝機量的較大攀升,將在年底得以體現。
國家能源局統計數據顯示,1月-10月,全國完成風電投資708億元,同比增長約12.73%。同期全國電源工程投資2065億元,風電領域投資占比為34%以上。
今年海上風電發展增速明顯。CWEEA預計,2019年中國海上風電新增并網裝機容量將達187萬千瓦,累計并網裝機容量將達550萬千瓦。
據陶冶預測,中國海上風電"十三五"末將超過德國,成為全球第二大海上風電市場。"十四五"期間,中國海上風電新增裝機約1800萬千瓦,2025年累計裝機將達到2500萬千瓦,將超過英國,成為全球海上風電市場。
如何保證搶裝過后的風電市場仍有較為合理的市場增長規模,成為為關注話題之一。
陶冶認為,搶裝潮后,中國陸上風電項目仍具有進一步的核準空間。此外,從降成本和商業模式的成熟度來看,"三北"地區將成為中國風電發展的重要板塊。
他公布的數據顯示,"三北"地區成為中國風電集中裝機區域,截至今年10月,"三北"地區累計并網裝機達到1.4億千瓦,占全國總裝機容量的70%。
分散式風電也是未來發展的重要領域。近年來分散式風電受到行業廣泛關注,但因開發手續復雜、過程較長、難度較大,整體發展相對緩慢,熱度不及陸上與海上風電。
據CWEEA不統計,截至11月15日,全國共有16個省(市)發布了分散式風電項目建設規劃,共核準分散式風電項目57個,合計容量約110萬千瓦;全國分散式風電項目并網投運10個,合計容量約14.25萬千瓦。
陶冶認為,當下分散式風電不受發展規劃約束,不用參與競價且并網時間靈活,有進一步的發展空間,分散式的支持政策需要繼續延續。
但他指出,分散式不應成為風電發展的臨時避風港,"有很多集中式的項目打著分散式的名義去建設,長期來看不利于風電發展。"
對于海上風電,陶冶擔憂的是,過去五年,中國海上風電成本下降幅度并不大,每年成本下降比例在20%左右,未來海上風電降成本難度較大。
他認為,若海上風電不能在2025年前實現平價,那中國海上風電很難擴大規模、實現發展。
中國海上風電電價正在承壓。陶冶建議,除廣東、福建及江蘇以外,山東、廣西、河北、遼寧等地也需開發海上風電。財政補貼抽離后,如果地方政府繼續承擔補貼,風電開發商需考慮更具備海上風電補貼承受力的區域開發海上風電。
為保證風電搶裝及實現全面平價后的平穩過渡,陶冶建議,當下的風電優惠政策應在2021年后延續實施,電網公司也需保證棄風率維持在5%以內。
"十四五"是中國能源轉型的決勝時刻。陶冶認為,"十四五"初期,陸上風電、光伏新增項目將全面實現平價(低價)上網。2025年,海上風電基本實現平價上網。
陶冶預計,"十三五"期間,中國海上風電并網規模為790萬千瓦,2021年預期并網規模400萬千瓦,2022年-2025年預計并網規模1400萬-1500萬千瓦。
2025年,中國風電累計裝機預計達3.4億千瓦-3.6億千瓦,海上風電累計裝機容量達2500萬千瓦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