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 5G 發展進程快速推進,周一 (25 日) 瑞典通訊網絡設備供貨商愛立信 (Ericsson) 表示,2025 年底前,5G 超寬帶網絡將覆蓋全球 65% 人口,并處理全球 45% 的移動數據流量。
愛立信發布報告預計,未來幾年 5G 接收度的地區將是北美,直到 2025 年底,預計有 74% 的移動合約以 5G 為主。相較之下,東北亞地區簽署的移動合約中有 56% 為 5G,而歐洲地區則是 55%。
此外,愛立信發布報告表示,2020 年中期,全球 5G 移動合約數量將超過 26 億,消費者有望將移動數據的平均每月消費量自 7.2GB 增加至 24GB。
今年 11 月初中國提前宣布啟動 5G 網絡商用,國內三大電信商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和中國移動都提出 5G 移動計劃,愛立信預計 2019 年底,中國將有超過 1300 萬用戶申請 5G 服務訂閱。
此外,今年 4 月美國移動運營商 Verizon (VZ-US) 正式于美國芝加哥和明尼阿波利斯開設首波 5G 超寬帶網絡服務,并計劃后續將技術推廣到其他城市。
英國電信商沃達豐 (Vodafone) 和 EE 也正在英國多個城市和倫敦格域機場 (Gatwick Airport) 嘗試推行 5G 技術。
愛立信執行副總裁暨網絡主管 Fredrik Jejdling 表示,到 2020 年,兼容 5G 的設備將大量注入市場,快速擴大 5G 使用率,他稱問題不再是我們能否為消費者和企業用戶轉換相關應用程序,而是轉換需要耗費多久時間。
5G 移動網絡有望透過自動駕駛汽車和物聯網等新興技術,徹底改變數字經濟,不過,就當前狀況來說,5G 技術的主要供貨商面臨著巨大的政治阻礙,為全球眾多通訊運營商提供基礎設備的中國電信巨頭華為 (Huawei) 依舊列入美國政府的出口黑名單,限制該公司與未經特別許可的美國企業進行交易。
此外,出自于國安疑慮,一直以來美國持續向盟國施壓,要求阻止華為加入國家 5G 網絡建設,盡管華為一再否認這些說法,但目前包含澳洲和紐西蘭在內的部分國家已禁止該公司加入 5G 網絡建設。
盡管面臨多重壓力,今年 10 月,華為表示仍與的全球運營商簽署多達 60 多個商業 5G 合約。
其他 5G 合約進度部分,截至目前,愛立信本身已和 Sprint、Verizon、T-Mobile 和 Vodafone 等電信運營商簽訂 76 份商業 5G 合約。諾基亞上周也宣布和紐西蘭運營商 Spark 達成第 50 個 5G 合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