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G 化學 Q3 的銷售額同比增長 1.6%至 7.3 萬億韓元;營業利潤同比下降 37%至 3803 億韓元,環比增長 42%;凈利潤為 1372 億韓元。受整體的影響,從 LG 化學整個公司來說在韓國企業業績下降的狀態下,是很正常的。

Q3 的電池業務銷售額為 2.2 萬億韓元(約 132.5 億
人民幣),營業利潤為 712 億韓元(約 4.3 億人民幣),目前 1-9 月總的電池銷售額為 5.869 萬億韓元,離 LG 之前的 2019 年 10 萬億韓元的目標還有近 4.131 萬億,這個缺口很難在下個季度補上來,從總的營業利潤來看,虧損 2047 億韓元。

在利潤的問題上,目前能看到的報告主要有這么幾點:
a)今年 LG 化學在本國的 ESS 業務上虧了大錢,一次性支出比較高,根據評估光是這塊損失 1000 億韓元;目前還沒有看到韓國本國的儲能 ESS 業務有恢復,之前三星在改造模組和系統設計也是希望能把這塊的影響降下來
b)歐洲需求的增加,但是歐洲的工廠的產能沒上來
在韓國的證券報告里面,有一張統計是根據韓國電池往波蘭和歐洲的電池量來評估波蘭的電池的產量。目前來看,波蘭的產能上的很慢
The biggest factors were the disruption in mass production plans at its EV battery plant in Poland
thelec.kr
這個問題一方面限制了今年大眾在保時捷、奧迪和大眾品牌上的產量準備,另一方面也限制 2020 年的上量過程,從三星在匈牙利建立電池廠,到 LG Chem 過去,可能韓國的電池產業沒辦法把熟練的工人搬到歐洲去干活。我很好奇到時候 CATL 在德國如何解決人手問題。

c)Koreaherald 的說法,Q3 的利潤主要是通過儲能 ESS 系統在海外銷售的增長,2019 年海外的銷售額比去年增長了 50%
從目前來看,LG 化學 Q4 主要看在中國的工廠供應特斯拉的情況,上量的情況怎么樣。有國內的分析師通過隔膜廠家的毛利情況判斷 LG 在國內的生產準備,從上下游的利潤情況推斷這種方法很有意思。
2)SDI
SDI 的情況是第三季度營業額為 25679 億韓元,營業利潤 1660 億韓元。電池業務的銷售額為 1.95 萬億韓元,比去年同期增長了 1.5%,沒有太多的驚喜
從 Q3 的實際情況來看:
a)SDI 大電芯的需求在歐洲車企的拉動下有增長,主要是 PHEV 電芯需求,目前 SDI 的的問題在歐洲車企新的 BEV 項目上幾乎沒有太多的收獲(今年能拿出來說的是三星 SDI 為 Akasol 供應商用車電芯和模組)
b)SDI 在 ESS 上面目前也在尋求出貨量,這個季度出貨有恢復,下個季度通過前幾天宣布的防火系統可以推一推(ESS equipped with fire-safe system to be launched, overseas sales growth to sustain mainly in US & AU)
c)三星的小電池業務,目前受到了國內企業的競爭,加上在特斯拉中國的需求上沒拿到使得需求變弱;三星手機的量慢慢下來也會影響 SDI 的小電池出貨量
后 SK 創新在 10 月 30 日發布業績,不過由于出貨量較小,目前鋰電池業務的狀態比較難推測。
小結:韓國電池企業在這波下行經濟周期里面態度還是分化的,兩家比起國內龍頭的賺錢能力還是差遠了,第三季度比亞迪的凈利下滑也很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