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图118论坛118网_免费毛片看_国产成人精品男人免费_91aaa免费观看在线观看资源 _2021黄色视频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吉林省吉通電力設備制造有限公司 > 鄉土中國“能”從何來?

企業動態

鄉土中國“能”從何來?

2022-03-02

鄉村振興背景下,構建農村現代能源體系需從頂層設計、政策制定和措施引導三個發力點持續發力。

鄉土中國“能”從何來?

文/劉釗   楊洋   胡夢錦

農村能源是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物質基礎。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農村能源發展在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中的重要作用,黨中央國務院2018年印發的《鄉村振興戰略規劃》中,明確提出要構建農村現代能源體系。


農村現代能源體系是什么

農村現代能源體系的內涵,從能源消費側來看,就是要通過優化用能結構、提高用能效率,構建清潔高效的農村能源消費體系,推進農村生態文明建設,保障農民能源消費升級;從能源生產側來看,就是要有效利用農林等廢棄物和光伏等天然資源,引導農民積參與能源生產,構建綠色安全的農村能源生產體系,保障農村能源供應,為農村產業升級提供新動能;從能源服務側來看,就是要通過加快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完善能源供應和運維網絡,構建便捷的農村能源服務體系,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提升農村普遍服務能力。

當前,我國農村能源供應與現代能源體系要求相比,尚有較大距離,主要表現為:

從能源消費側來看,一是用能結構持續優化但仍以煤炭為主。近幾年農村生產和生活用能中清潔能源占比逐年提升,但受制于我國“富煤貧油少氣”的資源稟賦,以及農村劣質散煤監管難、用能成本增加等影響,農村能源供需平衡短期內仍主要依靠煤炭。根據《中國能源統計年鑒》,2018年我國農村生產生活能源消費中煤炭占到38.41%,農村能源環境治理任重道遠。二是能源消費持續升級但用能效率普遍不高。以煤改電取暖為例,雖然農房節能改造可大幅降低取暖能耗,但由于一次性投入較高影響改造推進進程,用能設備尤其是取暖設備選型的差異導致設備效率參差不齊,農村生活用能效率普遍不高。

從能源生產側來看,一是農林等廢棄物大多用于還田,能源化利用潛力未充分挖掘。以河北省為例,農村生活用能總量約為1400萬噸標準煤,經測算,生物質可利用資源量3004萬噸標準煤,理論上生物質資源總量能夠滿足本省農村地區全部生活用能。但受農林廢棄物能源化利用認識不到位、原料供應價格上漲快、市場化程度低等影響,能源化利用潛力未充分挖掘。以秸稈為例,該省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6%,但近2/3的秸稈用于還田,目前該省秸稈能源化利用率僅為6%左右。二是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但增速大幅放緩。受補貼政策調整、新能源欠補缺口、全額消納壓力等因素影響,今年新能源裝機增速大幅下降。以農村新能源光伏為例,今年上半年全國新增光伏裝機1140萬千瓦,比去年同期減少53.1%,其中農村常用的分布式光伏裝機新增容量降幅超過六成。

從能源服務側來看,農村能源服務能力大幅提升但仍與城鎮有一定差距。受制于“城鄉二元結構”體制約束,農村能源基礎設施與城鎮仍有較大差距。農村電網部分低壓線路供電半徑長、負荷重,導致用戶端低電壓;部分農排線路線徑較小、配變老化,導致農排電網薄弱。天然氣和熱力管網規模化供能特點與農村分散式居住特點之間矛盾尚未解決,集中供能在農村覆蓋面仍較低。同時,目前政策對農村新能源的后期運維團隊、運維資金來源等尚未明確,服務市場仍存在標準缺失、準入門檻模糊、人員資質參差等問題。


如何構建農村現代能源體系

我國構建農村現代能源體系應在鄉村振興戰略的總體目標和具體要求下,從頂層設計、政策制定和措施引導三個發力點持續發力,逐步建成與“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深度融合的農村現代能源體系。

在頂層設計上,按“示范建設期、體系定型期、全面建設期、可持續發展期”四個階段制定發展路線。結合鄉村戰略實施路徑和進程,圍繞解決“三農”問題和農村能源發展問題,現代農村能源發展可按“示范建設期(2020年)、體系定型期(2021年~2022年)、全面建設期(2023年~2035年)、可持續發展期(2036年~2050年)”四個階段進行。明確各階段農村清潔煤在散煤占比,電能在終端能源比重,可再生能源開發規模、機制保障等建設目標以及區域環境治理、能源利用效率、普遍服務水平、產業帶動能力等效益目標,逐步構建與鄉村振興深度融合的農村現代能源體系。

在政策制定上,通過“決策支撐、資金保障、科技創新”三個系統進行扶持。一是建立“規劃引領、因勢利導”的決策支撐系統。統籌農業、水利、電力、林業、住建、科技等部門,形成分工合理、密切配合、整體推進的工作格局,立足本地資源稟賦、經濟實力、基礎設施、技術成熟度、農民消費能力等條件,統籌利用各類清潔能源,在符合清潔利用標準的基礎上,加強經濟性、穩定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論證。二是建立“政府引導、市場調節”的資金保障系統。積穩妥推動可再生能源參與市場化競爭,優化發展規模和結構,提升相關補貼資金使用效率,切實減輕公眾的消費負擔。鼓勵金融機構通過實施補貼資金“資產證券化”、優先支持相關企業發行等額擔保債券等方式,完善綠色能源金融服務供給機制。將PPP等建設模式引入農林廢棄物綜合利用、農村能源服務站、多能互補等農村重點項目建設。三是建立“技術驅動、集聚合力”的科技創新系統。加大對農村用能領域技術創新的支持,發揮技術在產業發展中的關鍵作用。培育以企業為主導的農村能源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促進科技、信息、資金、管理等現代生產要素向鄉村集聚,帶動農村能源產業鏈創業發展。

在實施引導上,從“能源生產、能源消費、能源服務”三個維度精準發力。

能源生產上,促進清潔能源生產,打造農村生態產業鏈。提升農林廢棄物等能源化利用優先級,制定針對生物質特點的環保建設標準,在畜牧業科技園開展畜禽糞污綜合利用試點,探索推進畜禽糞污、秸稈、病死畜禽、農田殘膜、農村垃圾等廢棄物全量資源化利用。進一步規范分布式能源并網運行模式,鼓勵較大規模的集中式電站配置儲能設施,提升電網調度能力和消納能力。

能源消費上,降低清潔用能成本,推動農民能源消費升級。在居住率高經濟基礎好的聚居型村落,采用“空氣源熱泵+水蓄熱電鍋爐”集中式供能方式,打造電能“生態村”。在居住率低生物質資源豐富的聚居型村落,采用“生物質顆粒物加工站+清潔爐灶”集中式供能方式,打造生物質能“生態村”。因地制宜推廣被動低能耗農宅,加強農宅節能宣傳,加大“雙代煤”農戶和貧困戶的農房節能改造補貼力度,培養農民建筑節能意識,推動光伏建筑一體化。

能源服務上,提升農村能源普遍服務能力,促進城鄉融合發展。結合城鎮化和城鄉統籌示范區域規劃,提升天然氣管網和熱力管網覆蓋范圍,加快集中供能方式向農村地區延伸。在新一輪農網升級改造中,推進分布式電網和集中式電網同步建設,發揮不同能源在季節、天氣、地域上的互補作用,打造具有農村特色的“源網荷儲用”協調發展的能源互聯網。

(作者分別系國網河北省電力有限公司經濟技術研究院能源發展研究中心政策與戰略研究室主任、主任工程師和專責)

《能源評論》雜志投稿

相關資訊

相關產品

產品系列

在線給我留言

熱門推薦

免費開通商鋪
掃碼關注電氣網
服務熱線
4008-635-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