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每隔20秒一次的嗞嗞聲,形狀各異的電表箱磨具被反應敏捷的機械手精確地切割、位移,并順著傳輸設備依次自動分類擺好……"在湖北某一公司電表箱車間,隨著機械手不停地揮舞著靈巧的臂膀忙碌地作業,投產近一年的智能"機械手"實現電表箱累計生產量突破200萬支。
為不斷滿足小批量、多批次、個性化定制等訂單的柔性制造需求,隨著產業轉型升級,以人海戰術為主的傳統生產模式已不適應電表箱生產的新要求。產品質量和產量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現場管理水平,存在很多不可控因素。在此前提下,勞動力成本、就業意愿變化、市場競爭加劇,都在倒逼公司加快"機器換人"的步伐。
機械手是該公司從2014年底開始引進的一條全自動化智能電表箱生產設備,目前已在3臺主力注塑機投入生產運營,自動化程度達70%。據了解,該條生產線時有20人,引進該設備后,人員縮減了一半。與此同時,電表箱的切割、位移、傳送全部由機器手完成,工人只需用電腦確認操作和在旁邊查看就行,一臺機械手可以完成3個人的工作量。除了這些優點之外,省時也是一大亮點,原來由人工加工制造一支電表箱需要30秒,現在改用機械手20就可以完成。
據統計,自機械手投產以來,生產線嚴格依照規格進行切割、運輸等,了產品品質的精準性與穩定性。通過近一年的應用,公司電表箱生產車間已經基本實現自動化操作,相應工序的生產效率提高了約70%。2015年公司全年生產電表箱80萬支,同比增長23%,產值達6000萬元,同比增長 34%。
接下來,公司將以電表箱生產線為典范,不斷增強公司自動化生產率,加大對其他生產線中機械手的投入力度,進一步推廣應用機器人,加快企業轉型升級步伐,為實現從"制造"向"智造"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