錨桿計監測數據分析:
一、錨桿計監測數據的基本規律:
錨索安裝后,荷載變化一般經歷以下3個階段,見圖4。
1、錨固力迅速損失階段,這一階段的主要特征是,錨固力損失較快,7d內的錨固力損失率約為鎖定后損失率的70%。引起這一損失的主要原因是:錨固影響范圍內表層巖體壓縮。
2、錨固力調整或波動變化階段,這一階段為錨索安裝后1-2個月,主要特征是:錨固力損失速率減緩或錨固力出現小幅、頻繁波動,錨固力損失率約為鎖定后損失率的90% ,出現這一特征的主要原因是,巖體及錨索的內部應力調整,產生壓縮、回彈的反復和鋼絞線徐變;
3、平穩變化階段,這一階段的特征是錨固力變化平穩,錨索錨固力呈穩定趨勢,且在某一荷載水平隨時間、溫度出現小幅、周期性變化。
二、錨桿計監測數據的異常分析:
錨桿計監測數據異常,主要有兩個方面的表現,一個是錨索鎖定后,錨固力損失較快,即鎖定后損失率增加較快,說明錨索對邊坡的限制作用正在逐步減弱,這種情況一般在錨索張拉時就有反映;
另一個是錨索鎖定后,錨固力呈增加趨勢,即鎖定后損失率呈減小趨勢,說明邊坡正在向臨空面位移,如果錨固力增加速度過快或增量過大,就有可能拉壞錨索,從而導致邊坡失穩。雖然兩種情況對邊坡穩定都有不利影響,但影響程度卻不相同,應結合工程的具體情況及其他監測儀器的數據進行綜合分析,才能對邊坡的運行特性作出準確判斷。
1、錨索鎖定后,錨固力損失較快,即鎖定后損失率增加較快。
圖5錨桿計位于某工程邊坡上部,該錨索鉆孔深度為40m,設計荷載為2000kN ,錨固方式為6組錨固,錨固段長10m,為應力分散型無粘接錨索,張拉方式為預緊后整體張拉。該錨索于2009年7月5日張拉、鎖定,張拉時測力計荷載與土建計算荷載一直相差較大,且無規律,張拉荷載達不到設計要求。鎖定損失率為6.4%,鎖定后1d內損失率為12.7%,7月27日損失率為16.1%,7月28日損失率突然增加到55.4%,荷載減少了1089kN。錨索監測預應力損失情況見表1。
損失率突然增加后,經現場查看,錨索周圍邊坡有水流出,經分析主要是邊坡巖石破碎,雨水沖刷帶走邊坡內泥土,使錨索產生突然松弛所引起。從位于該錨桿計下方約2 m處的多點位移計所取的的巖芯照片看,整個錨索位于破碎巖體中,雖然25-35m段巖芯有少量水泥漿附著,但未見塊狀水泥漿, 顯示出錨索深度不夠、錨固端灌漿不密實。
引起以上現象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①錨索深度不夠,灌漿不密實,錨固端不穩定,導致張拉荷載達不到設計張拉荷載的要求;
②張拉方式不合理,導致錨固范圍內巖體壓實不均勻;
③巖石破碎。
2、錨索鎖定后,錨固力呈增加趨勢,即鎖定后損失率呈減小趨勢:
圖6為安裝在某邊坡的錨桿計錨固力一時間曲線,圖7為安裝在該錨索附近的多點位移計位移時間曲線,由于邊坡為V類圍巖,巖體較破碎,所以錨索安裝后,受錨固范圍內巖體應力調整影響,應力損失較快,錨索表現為松弛變形,隨后受下部邊坡施工影響,邊坡表現為向臨空面的位移,見圖7。錨索錨固力呈逐漸增加趨勢,見圖6。
但由于錨固力增加后小于設計值,錨索對限制邊坡位移仍然起作用。
另外多點位移計也反映邊坡位移量較小,所以雖然邊坡有小量位移,但還不會影響邊坡的安全,只要平時加強安全監測和巡視檢查即可。如果錨索的錨固力增加后大于設計值,就有可能拉壞錨索,從而導致邊坡失穩,這時就需要報警或采取工程加固措施才能保證邊坡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