錨桿計安裝步驟及常見問題的解決方法:
錨桿計安裝主要步驟:
1)第1次安裝時或在安裝過程中發現錨索測力計的荷載與土建計算荷載相差較大時,需對測力計、千斤頂、壓力表進行現場配套聯合標定;
2)錨桿計安裝在錨墩端的孔口墊板與外錨板之間,測力計的安裝與外錨板的安裝同步進行;
3)測力計安裝前,錨索的孔口墊板表面應打磨和擦拭干凈,以保證孔口墊板與測力計的接觸面平整光滑。同時在施工現場檢驗測力計零點讀數是否正常,如超過允許的零點漂移值,則應更換測力計;
4)將測力計平穩安放在孔口墊板上,測力計與孔軸線垂直,其傾斜應小于1.5°,偏心不大于5mm ,否則會造成測值誤差;
5)測力計安裝就位后,加荷張拉前,準確測量其初始值和環境溫度,連續測3次,當3次讀數的值與小值之差小于1% F.S時,取其平均值作為基準值;
6)安裝外錨板、錨具和張拉機具,檢查測力計的位置,檢查無誤后,方可進行預緊;
7)預緊后按設計技術要求分級加荷張拉,逐級進行張拉監測;一般每級加荷應穩定3min測讀1次,現場計算錨桿計的荷載,并與土建計算荷載進行比較,相差較大時應適當延長穩定時間,并分析原因,如有異常情況,應及時上報;
8)后1級荷載要進行穩定監測,每5min測讀1次,連續測讀3次,值與小值之差小于1%F.s時則認為穩定,此時錨桿計的荷載即為張拉荷載,并與設計張拉荷載進行比較,如相差超過5%,應分析原因,相差小于5%時,進行補償張拉;
9)張拉荷載穩定后及時鎖定荷載;鎖定結束后,根據荷載變化速率確定監測時間間隔;后進行鎖定后的穩定監測,如鎖定荷載達不到設計要求,或鎖定后的穩定監測發現儀器荷載損失較快,要考慮進行第2次或第3次補償張拉,48h儀器錨固力不小于設計要求且儀器穩定后才能剪斷鋼絞線;
10)由土建單位安裝錨桿計保護裝置,監測單位安裝電纜保護管及電纜牽引;
11)現場填寫儀器埋設考證表,內業作儀器埋設質量評定表。
二、錨桿計容易出現的問題及處理方法:
1)錨桿計安裝在土建錨索上,如果雙方溝通不夠,就會出現錨墊板直徑與錨桿計直徑不一致,造成測力計監測的荷載與錨索的實際荷載出現誤差,即荷載失真。
處理方法:土建錨索確定后,監測單位根據土建錨墊板的直徑等參數采購配套的錨桿計;
2)土建單位先張拉完其他錨索后,再張拉安裝有錨桿計的錨索,造成錨桿計監測到的荷載不能真實反映其他錨索的受力情況,即錨索測力計的荷載沒有代表性。
處理方法:先張拉安裝有錨桿計的錨索,再以同樣方法張拉其他錨索;
3)第1臺錨桿計安裝前,不對測力計、千斤頂、壓力表進行現場配套聯合標定,造成的后果是錨桿計的荷載與土建計算荷載沒有對應關系。
處理方法:第1臺錨桿計安裝前,在監理、設計以及業主相關人員的監督下,對測力計、千斤頂、壓力表進行現場配套聯合標定;
4)張拉過程中荷載出現異常時,不能正確分析
判斷:理論上講,錨索張拉過程中,測力計荷載應等于土建計算荷載,但在實際施工中,由于影響的因素較多,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種偏差,這時監測人員就要通過分析判斷,分清楚是誤差,還是異常。如圖1是1號錨索張拉過程中,測力計荷載與土建計算荷載的關系曲線,從圖中可以看出,隨著張拉的進行,測力計荷載與土建計算荷載的增加趨勢基本一致,荷載相差在3%以內,且隨著荷載的不斷增加,荷載相差越來越小,到張拉荷載時,測力計荷載基本等于土建計算荷載,說明錨索張拉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