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星大氣網訊:日前,運城印發《運城市打贏藍天保衛戰2019年工作計劃》。計劃要求,2019年12月底前,山西建龍實業有限公司、山西高義鋼鐵有限公司、山西宏達鋼鐵集團有限公司三家鋼鐵企業完成有組織超低排放改造。2019年10月1日起,焦化行業全面執行特別排放限值標準,逾期未達標的實施停產整治。
運城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關于印發運城市打贏藍天保衛戰2019年工作計劃的通知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運城開發區管委會,市直各有關單位:
《運城市打贏藍天保衛戰2019年工作計劃》已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運城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9年10月10日
(此件公開發布)
運城市打贏藍天保衛戰2019年工作計劃
為貫徹落實《山西省打贏藍天保衛戰2019年行動計劃》,促進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結合我市工作實際,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標
(一)約束性指標。
堅決完成省政府下達我市的環境空氣質量改善目標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待省政府下達目標后由市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領導組辦公室另行分解下達)
(二)爭取性指標。
1.全市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排名全省前六,下降幅度位于全省前三名;
2.中心城區環境空氣質量二氧化硫平均濃度同比下降30%;
3.河津市、新絳縣、稷山縣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在全省排名中退出后十。
4.全市5個國控監測點在全省國控點位年度排名中不得低于前30名。
二、工作措施
(一)轉型方面。
持續開展“散亂污”企業排查整治,實施“散亂污”企業動態清零。完成中心城區山焦鹽化四廠搬遷工作和永濟市凱通印染有限責任公司等企業的搬遷改造工作。
(二)治企方面。
推進重點行業深度治理。落實《關于推進我省鋼鐵行業超低排放的實施方案》(晉環大氣〔2019〕128號)方案,2019年10月1日之前,完成10家鋼鐵行業(鋼鐵聯合企業、獨立煉鐵企業、獨立球團企業、有燒結(球團)或高爐的鑄造、鐵合金企業)無組織排放控制措施改造;2019年12月底前,山西建龍實業有限公司、山西高義鋼鐵有限公司、山西宏達鋼鐵集團有限公司三家鋼鐵企業完成有組織超低排放改造。2019年10月1日起,焦化行業全面執行特別排放限值標準,逾期未達標的實施停產整治。
開展鍋爐專項整治行動。2019年10月1日前,全市在用65蒸噸及以上燃煤鍋爐以及位于縣(市、區)建成區的燃煤供熱鍋爐、生物質鍋爐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推進完成4噸及以上燃氣鍋爐低氮燃燒改造,全市2019年共計完成26臺燃煤鍋爐超低排放改造、110臺燃氣鍋爐低氮燃燒改造。
持續開展工業爐窯專項治理。嚴格執行山西省及運城市工業爐窯污染治理有關方案,完成淘汰工業爐窯121臺,完成工業爐窯深度治理480臺。
強化重點行業VOCs治理。完善VOCs排放重點監管企業名單。完成48家工業企業VOCs治理,對57家工業企業已有VOCs治理設施進行升級改造,提高VOCs去除效率。
(三)減煤方面。
做好燃煤鍋爐淘汰。2019年10月1日前,鹽湖區、河津市、聞喜縣、新絳縣、稷山縣、運城開發區全域率先淘汰35蒸噸以下燃煤鍋爐;其余縣(市)建成區范圍內淘汰35蒸噸以下燃煤鍋爐,全域淘汰10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計劃淘汰鍋爐255臺。
大力推進清潔取暖。嚴格執行《運城市2019年冬季清潔取暖工作實施方案》,充分利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熱電聯產機組和大型集中供熱鍋爐。全市完成冬季清潔取暖戶數160433戶,完成建筑節能改造42690戶,共計203123戶。2018年度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在全省排名后10位稷山縣、河津市要進一步加大力度,力爭提前一年實現平原地區生活和采暖用煤清潔化。
實施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全市煤炭消費總量較2018年實現負增長。優化煤炭使用結構,2019年非電用煤量較上年大幅減少,提高發電用煤占全市煤炭消費量的比例。
(四)控車方面。
加快推進運輸結構調整。嚴格落實《山西省推進運輸結構調整工作實施方案》(晉政辦發〔2019〕30號),完善鐵路貨運專用線建設。保證重點請車單位鐵路運量,落實鐵路貨運降價降費政策。2019年全市鐵路貨運量比2017年增長700萬噸。進出企業的鐵精礦、煤炭、焦炭等大宗物料程度采用鐵路、管道或管狀帶式運輸機等清潔方式運輸;達不到的采用新能源汽車或達到國六標準的車輛運輸。
做好柴油貨車污染治理工作。嚴格落實《運城市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戰行動計劃實施方案》,公安交警、生態環境、交通建立常態化柴油貨車路檢路查工作機制,持續開展柴油貨車和散裝物料運輸車污染治理聯合執法。建立實施機動車檢測/維護(I/M)制度。2019年底前,交通、生態環境等單位建立排放檢測和維修治理信息共享機制,建立實施I/M制度。加強非道路移動機械污染管控,2019年底前,完成非道路移動機械摸底調查和編碼登記。
持續開展用油品質量抽檢。嚴禁使用不符合國六標準的車用汽柴油。加強對油品制售企業質量監督管理,持續開展生產和流通領域車用油品質量抽檢。其中,加油站車用汽柴油全年抽檢覆蓋率達到100%,對油庫抽查比例每月不少于30%,實現年度全覆蓋。嚴厲打擊黑加油站點,一經發現,堅決取締。
加快車輛結構升級。完成國家下達的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的營運柴油貨車淘汰任務。積發展新能源車,城市建成區新增的公交、出租、環衛等車輛,全部采用新能源車輛,2019年中心城區200輛出租車完成更新。
(五)降塵方面。
強化揚塵綜合治理。建立施工揚塵動態管理清單,施工單位嚴格落實“六個百分之百”要求。5000m2以上建筑工地均需在揚塵作業場所和工地車輛出入位置安裝揚塵在線監測和視頻監控,視頻監控應包括對工地作業現場和車輛進出情況監控,并與屬地行業主管部門和生態環境部門聯網。加強揚塵在線監測數據的應用,現場在線監控PM10小時均值達到250μg/m3時,施工單位應立即停止揚塵作業。進一步提高道路機械化清掃率,加強城市建成區道路清洗,加大城市主要道路及背街小巷等部位的揚塵污染管控力度。開展降塵量監測,定期公開通報降塵量監測結果。降塵量超過國家考核標準(9噸/月﹒平方公里)的縣(市、區)人民政府、運城開發區管委會要制定專項整改方案,落實降塵管控措施。
(六)積應對重污染天氣。
夯實重污染天氣應急減排能力。按照《山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山西省打贏藍天保衛戰2019年行動計劃的通知》(晉政辦發〔2019〕39號)和《關于加強重污染天氣應對夯實應急減排措施的指導意見》要求,2019年10月底前修訂重污染天氣應急減排清單,黃色、橙色、紅色預警級別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顆粒物減排比例分別提高到20%、30%、40%,減排清單向社會公布。重污染天氣要提前響應、及時預警、區域聯動、部門聯動,并加強監督檢查,落實到位。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嚴格責任落實。
各縣(市、區)、運城開發區管委會主要負責人要切實履行本區域打贏藍天保衛戰責任人職責,及時安排部署本區域的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市直有關單位要按照“管發展必須管環保、管生產必須管環保、管行業必須管環保”原則,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強化對縣(市、區)工作的指導與監督。各縣(市、區)、運城開發區管委會,市直各有關單位要制定本單位落實方案,并于10月18日之前報市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領導組辦公室。(市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領導組各成員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運城開發區管委會落實)
(二)堅持鐵腕治污,嚴格執法監管。
綜合運用按日計罰、查封扣押、限產停產、行政拘留等手段,嚴厲打擊偷排漏排、超標排污等環境違法行為。結合百日清零專項行動,圍繞重點時段、重點行業針對性開展大氣污染防治專項執法。開展焦化行業大氣執法專項檢查,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市生態環境局牽頭,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運城開發區管委會落實)
(三)開展工作調度,強化問題督辦。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運城開發區管委會、市直各有關單位建立重點任務、重點項目工作臺帳,實行銷號管理,每月25日中午12點前將重點工作推進情況報市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領導組辦公室(郵箱號:ycsdqb@163.com)。將重污染天氣應急減排、VOCs專項整治等對空氣質量改善影響明顯的重點工作納入市政府13710系統,實現督辦的常態化和制度化。(市生態環境局牽頭,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運城開發區管委會落實)
(四)做好工作通報,強化督察問責。
及時通報任務完成滯后、空氣質量改善不明顯的縣(市、區)人民政府、運城開發區管委會。開展市級大氣污染防治專項督察,督促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運城開發區管委會做好工作落實。開展重點工作任務和環境質量雙考核制度,對各縣(市、區)、運城開發區環境空氣質量持續不降反升的、任務完成嚴重滯后的,約談主要負責人。按照晉政辦發〔2019〕39號文件要求,對本年度目標任務未完成、考核不合格的縣(市、區)人民政府、運城開發區管委會、市直各有關單位的黨政主要負責人和相關領導班子成員不得評優評先,對負有責任的干部不得提拔使用或者轉任重要職務。有條件的縣(市、區)要加強對鄉(鎮)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考核。(市生態環境局牽頭,市委組織部、市年度目標責任考核領導組辦公室配合,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運城開發區管委會落實)
(五)落實“雙控”制度,做好源頭管控。
以核發排污許可證為抓手,堅持總量和標準雙控、標準服從總量的原則。位于縣(市、區)建成區范圍內的鋼鐵、水泥、焦化、化工等重污染企業全年大氣污染物許可排放總量指標在特別排放限值核定基礎上核減30%。其他區域屬于《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限制類的鋼鐵、水泥、焦化等企業生產設施全年排污許可總量指標在特別排放限值核定基礎上核減30%。2019年9月底前完成已核發排污許可證的排污許可總量指標變更。(市生態環境局牽頭,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運城開發區管委會落實)
(六)堅持加大投入,強化資金支持。各級大氣污染防治專項資金重點支持鋼鐵、焦化等重點行業深度治理、揮發性有機物治理、工業爐窯淘汰和治理、鍋爐綜合整治(燃煤鍋爐淘汰、燃煤鍋爐超低排放改造、燃氣鍋爐低氮燃燒改造)、無組織排放治理、清潔取暖改造等大氣污染重點治理任務,以及區域大氣環境承載能力研究、大氣污染源清單、污染物來源解析、重污染天氣應急減排清單、大氣環境監測監管和科學研究基礎能力建設、大氣環境專項執法、大氣污染防治重點政策效益評估、重污染天氣預報預警能力建設等。(市財政局、市生態環境局牽頭,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運城開發區管委會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