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的快速發展,給環境保護工作帶來了巨大壓力。當前我國已進入了環境污染事故高發期,事故的發生不僅對環境造成了惡劣的影響,同時也嚴重危及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從客觀上來看,一些老企業設備老化,年久失修,加之管理不善,存在重大的事故、環境隱患,也有相當一部分企業建在水源地或城市中心區,一旦突發事故就會造成重大影響。同時一些危險化學品企業的管理和應急預防措施的薄弱,也是環保事故頻發的重要原因。
一、問題的提出
我國是化學品生產和使用大國,主要化學品的產量和使用都居世界前列,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門類齊全,各類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在危險化學品的生產、儲存、經營、使用、運輸和處置過程中,都容易發生各類事故。
為了加強對危險化學品事故的有效控制,限度地降低事故危害程度,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保護環境,各從業單位制定、實施和完善各類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預案便成為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一個單位的事故應急預案的科學性和適用性如何,則更是受到人員、資源、技術等諸多因素的影響而顯得參差不齊,其適用性是否符合企業潛在危害的實際便成為值得探討的話題。
目前即便是編制了應急預案的從業單位,也由于應急預案的適用性較差,或流于形式,或沒有按要求進行演習,缺乏實際應對的經驗,從而不能有效地發揮作用。
二、危險化學品及其危害
危險化學品是指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及有腐蝕性,對人員、設施、環境造成傷害的化學品。危險化學品危害主要包括能引起燃燒、爆炸的危害,與人接觸后能對人體產生健康危害,和對大氣、水土環境產生不良影響的環境危害。
三、應急預案適用性探討
按照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編制導則要求,一般應急預案的編制內容:基本情況;危險目標;應急救援組織機構、人員和職責;報警、通訊聯絡方式;事故發生后應采取的工藝處理措施;人員緊急疏散、撤離;危險區的隔離;檢測、搶險、救援及控制措施;受傷人員現場救護、醫院救治;應急救援保障;內部保障;外部救援;預案分級響應條件;事故應急救援關閉程序;應急培訓計劃;演練計劃及附件等。
下面就危險化學品企業事故應急預案的策劃和編制過程中的不適用情況和應注意的問題進行分析探討。
1.危險源辯識及重大危險源評價
生產經營單位在編制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前,首先應對本單位的重大危險源進行辯識,然后對重大危險源的潛在事故和事故后果進行分析,根據分析結果來編制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因此,編制事故應急預案的依據就是危險源的潛在事故和事故后果分析。
對于尚未建立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企業,首要的任務是進行初始評審,評審有目的是了解組織的基本情況(如企業規模、性質、占地面積、選址、自然社會環境、化學品性質、儲運和使用狀態等)和安全環境管理現狀。
實施初始評審后,要對自己的活動、危險因素、法律法規及當前環境的安全管理現狀做到心中有數,其中重要的是危險因素,尤其是重大危險因素的確定和評價。有些企業由于初始評審工作做得不細致、不全面,很容易導致一些潛在的重大危險因素的遺漏,或出現重點不等,選用性也會大打折扣。
一般來說,在危險化學品企業,危險因素的識別應考慮3種狀態、3種時態和危險化學品的危害類型。
3種狀態:正常、異常和緊急狀態。
3種時態:過去、、現在、將來。
在時態和狀態上,人們往往容易識別現在危害因素,而忽視以往遺留的危險和將來有可能發生的潛在危害,而潛在的危害恰恰是一個企業制定應急預案的根本所在。
在企業中,一般常用的危險辨識、評價方法有:安全檢查表,預先危險分析(PHA),故障類型及影響分析(FMEA),危險可操作性研究(Hazop),事件樹分析(ETA)故障樹分析(FTA),危險指數方法,風險概率評價法(PRA)等。
2.應急救援組織機構、人員和職責分工
應急預案的策劃能否成功實施,有賴于各級人員切實履行各自職責。在應急預案中,應明確規定他們的作用、職責和權限,從而按照此應急程序的規定各負其責。一個危險化學品企業的應急預案不僅僅事故現場所在部門的事情,而是與企業部門乃至所在地安全、環保、衛生、消防、交通等上級部門密切相關,因此,在企業應急預案中,首先要明確規定各部門和各類人員的相應職責。
一般危險化學品企業的應急職責主要分工為:
(1)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
總指揮為企業主管安全環保和生產工作高層領導
副總指揮由主管部門一把手擔任
成員包括安全環保部門、生產管理部門、設備部門、技術部門、交通疏散、后勤部門、檢驗部門、醫療室、對外聯絡辦公室等部門負責人。
(2)指揮部職責
負責組織實施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工作。危險化學品事故了生后,總指揮或總指揮委托他人趕赴事故現場進行現場指揮,成立現場指揮部,批準現場救援方案,組織現場搶救。平常情況下,負責定期組織企業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演練,監督檢查應急演練效果。
(3)各相關部門職責
應急預案參與部門幾乎包括部門,如企業內外信息聯絡辦公室、安全環保監督部門、事故區域負責部門、消防救援部門、交通指揮、行政后勤部門、生產物資部門、技術設備部門、醫療部門等,只有對他們的職責進行科學分工,才能做到應急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
在各部門和各類人員的職責分工上,一定要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把側重點放在各自具體的救援行動上,達到危害小化的目的。既要強調各自為戰,又要強調協調一致,一定要堅持把人身安全和健康放在位,做到有的放矢,把危害損失放到低限度,這樣才對實戰的平時的應急救援訓練工作更有指導意義。
3.應急預案分級響應條件
一個企業的應急預案的適用性還體現在電腦是一個以靈活運用的危害預防的管理工具。任何個業發生的事故都有大小和影響程度之分,從化學品一般泄漏、較小范圍初始火災,到有害有毒化學品大范圍泄漏和重物大火災、爆炸等事故,其應急響應和救援措施是迥然不同的。因此,應急預案的啟動的實施也要有級別和層次之分,千萬不可千篇一律,如果一次小范圍的、容易控制的事故,而動用全部人力、物力資源,將會造成各類資源的浪費。
依據危險化學品事故的類別、危害程度的級別和做從業人員的評估結果,可能發生的事故現場情況分析結果,可能發生的事故現場情況分析結果,設定預案的啟動條件。
預案的啟動由預案本身確定的啟動條件控制,一旦符合啟動條件,預案立即啟動,預案規定的內容進入程序化動作,變成實際操作行為。
以上針對不同事故等級設定的應急措施,針對性較強,便于操作。有的企業事故應急救步驟制定過于格式化,缺乏靈活性。應急救援指揮中心在制定預案時容易出現的問題是在制定救援對策時,往往把各救援力量在現場的救援行動交代得過細,如救援中心的力量什么時候到達現場、現場救援人采取什么樣的方法、救援睦哪些人利用哪個救援工具等問題布置得太具體,看起來就像是在演戲,但恰恰忽略了事故現場瞬息萬變發展規律和現場人員的隨機應變的能力,反而束縛了手腳,失去了實際意義。
4.應急培訓和演練內容的適用性
為不斷提高應急意識和應急處置能力,杜絕重大事故了生,要編制應急培訓和應急演練的過程中,要結合危險化學品管理要求,對從事可能產生危害和環境污染事故的人員進行培訓,以使他們明白潛在的危害和對環境的影響,了解本企業事故應急程序和各自的職責。
有的單位制定預案僅是領導或安全環保管理員的事,其他部門的人員對預案熟悉的機會和程度有限,再加上應急救援中心圍繞預案組織的技戰術訓練和演練少,造成救援職工只熟悉預案中事故或部位基本情況,而對應急救援中心參戰的滅火救援行動的具體部署知之甚少,導致在實戰中對應急救援中心的指揮作戰意圖理解不透,執行不到位。
因此,切實細致作好應急培訓工作,是一個企業應急預案可行和適用的基礎。應急培訓應定期、分層次進行,而且除企業內部人員培訓之外,還應兼顧到社區或周邊人員應急響應知識的宣傳,以免危害范圍擴大,危及周邊群眾的人員、財產和環境安全。
除了系統的應急培訓外,對應急預案的演練,也是檢驗一個企業應急能力和實現危害小化的必要環節。但在應急演練中,有的企業對演練的事故現場設定過于簡單。因為事故設定是預案制定的關鍵環節之一,對救援工力量部署、施救對策起著決定的作用。若事故設定過于簡單,如只確定一個事故點或是不設置事故發展變化中易引起的次發生災害,整個預案就過于簡單,起不到打大仗,打硬仗、打惡仗的訓練作用。應急演練過程是一個企業發現問題、檢驗能力、完善管理的有利措施,如果對演練走過場,事故現場設定過于簡單,直接影響到效果的評估,也不利于應急預案的進一步修訂完善。
以上是對危險化學品企業應急預案適用性的探討,當然,應急預案中每一個環節都是必不可少,密不可分的,應引起危險化學品企業的重視。
[本資料為當寧消防網整理(原創、編輯),轉載請注明出處,尊重版權。當寧消防網系的消防器材商城,包含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銷售與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