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東方園林環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方園林")董事會發布公告,公告明確:公司實際控制人將由何巧女、唐凱變為北京市朝陽區
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2018年2月,經本報曾統計,當時何巧女所承諾捐贈的金額已經超過180億元人民幣(詳見2018年2月13日第7版報道)。如果何巧女不再是東方園林的實際控制人,這些承諾捐贈還會實現嗎?
股權轉讓近8億元
東方園林發布的公告顯示,公司實際控制人何巧女、唐凱擬向北京市朝陽區國資中心全資子公司朝匯鑫轉讓公司控股權。
何巧女、唐凱擬向朝匯鑫協議轉讓的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5%,同時將占公司總股本16.8%的股份對應的表決權無條件、不可撤銷地委托給朝匯鑫。
在此次股份轉讓中,股份轉讓價格為人民幣5.9元/股。實際轉讓股份的何巧女獲得的轉讓款是792211295.90元(近8億元)。
轉讓完成以后,何巧女持有東方園林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33.39%,擁有表決權數量的股份占公司總股本16.59%;唐凱持有的東方園林股份占總股本的5.74%,擁有表決權數量的股份占公司總股本5.74%。
何巧女、唐凱擁有表決權數量的股份相加也就占公司總股本的22.33%。
而朝匯鑫及其一致行動人盈潤匯民基金持股占公司總股本10%,擁有表決權的股份占公司總股本26.80%。
公司實際控制人將由何巧女、唐凱變為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公告稱,公司將成為朝陽區國資中心下屬首家A股上市公司,控股權的轉移有利于增強公司信用,提高公司和項目融資能力,為公司提供滿足自身經營發展需要的流動性支持,有助于快速恢復并提高公司造血能力。
這一點剛好對應了稍早前東方園林發布的"2019年半年度業績預告":
公司2019年1~6月份預計虧損金額為55,000萬元~75,000萬元,主要因為金融環境和行業政策變化,加之自去年年底以來集中償還了大量有息債務,公司主動關停并轉部分融資比較困難的PPP項目,控制了投資節奏,減少了運營投入;此外,部分運營的環保工廠進行技改,報告期未產生收益。營業收入減少的同時費用持續發生,特別是財務費用較上年同期增加,且報告期處置資產產生了一定的投資損失。
承諾捐款怎么辦?
公告并沒有對何巧女此次轉讓股權獲得的近8億元的轉讓款的具體用途進行披露。那么,何巧女承諾的捐款還會兌現嗎?
此前何巧女曾多次承諾進行數額以億計的捐贈:
2015年9月,何巧女承諾將通過減持股票方式,將個人持有的上市公司東方園林7630萬股票捐贈給基金會。
2016年11月聯合國摩洛哥氣候大會現場,何巧女宣布將由北京巧女公益基金會投入10億美元(折合68億元人民幣),致力于可持續發展。
2017年,何巧女宣布與中國企業家木蘭匯共同發起"木蘭公益聯盟",并承諾捐贈3億元扶持女性創業。
2017年10月,何巧女在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會議上宣布,將通過北京巧女公益基金會在未來7年時間里累計投入100億元人民幣,以維護生物多樣性。
截至2018年2月,何巧女所承諾捐贈的金額已經超過180億元。
此次股權變動后,何巧女持有東方園林股份數量為896,580,594股,按照此次股權轉讓的價格5.9元/股計算,這些股份的全部價值約為52.90億元。
也就是說,即使何巧女將全部股份捐出也無法兌現當年的捐贈承諾了。
當然,《慈善法》規定:
捐贈人公開承諾捐贈或者簽訂書面捐贈協議后經濟狀況惡化,嚴重影響其生產經營或者家庭生活的,經向公開承諾捐贈地或者書面捐贈協議簽訂地的民政部門報告并向社會公開說明情況后,可以不再履行捐贈義務。
目前尚不知道,何巧女是否會按照這一規定報告并向社會公開說明情況"不再履行捐贈義務"。
巧女基金會何去何從?
值得注意的是,何巧女承諾的大多數捐贈是打算通過北京巧女公益基金會執行的。作為由何巧女本人發起設立的基金會,該基金會的善款來自于何巧女本人捐贈。
2015年9月,何巧女承諾將通過減持股票方式,將個人持有的上市公司東方園林7630萬股票捐贈給基金會。
當時正值東方園林因重大資產重組而停盤,停盤前每股報價38.36元,捐贈價值29.27億元。而現在,按照5.9元/股計算,其價值已經縮水至4.5017億元。
查閱巧女基金會的年報可以看到,自2012年發起設立至2017年,基金會的捐贈收入已經超過了3.32億元。目前在其官網還未能查到其2018年的年度報告。
綜合來看,如果以7630萬股票價值4.5017億元來看,這一捐贈承諾似乎不難完成。
在這一過程中,巧女基金會本身在發展。2017年,基金會將戰略方向聚焦到"保護生物多樣性"。目前,基金會已經展開了大量的長期項目,這些項目能持續下去嗎?
目前,其官網列明的國內保護戰略重點包括:保護10類動物物種、5類植物物種;對中國9條河流流域、主要湖泊和4個海洋區域進行保護;讓物種棲息地回到城市:推動國家公園模式的推廣,參與國家公園建設;使青藏高原珍稀物種、水源、當地森林、草原和濕地生態系統得到有效保護。
基金會在各地成立的自然保護中心已經有7個,保護范圍包括:新疆東天山雪豹保護地約3.1萬平方公里;青海囊謙白扎保護地約744.52平方公里;唐山大清河鹽場水鳥保護地約20平方公里;遼寧大連長海保護地約3.44平方公里;青海湖自然保護區總面積為4952平方公里;遼寧蛇島老鐵山自然保護區約90.72平方公里;陜西野河自然保護區托管面積93平方公里。
而在合作方面:基金會簽署捐贈協議,將出資用于支持聯合國南南氣候合作伙伴關系孵化器項目;基金會將與大自然保護協會一起保護一萬平方公里瀕危紅毛猩猩重要棲息森林;基金會將與保護合作在印度尼西亞、秘魯,用5年時間,建立兩個項目,三個保護區,總面積超過12000平方公里;巧女基金會聯手世界大貓保護組織Panthera在全球建立10片大貓保護地……
以上項目大多數都不是一次性完成的,需要持續投入。這就需要基金會擁有穩定可持續的資金來源。
作為個人成立的非公募基金會,目前巧女基金會的資金來源是單一的。
在東方園林存在經營風險、控制權轉移的情況下,其資金能否穩定、持續,基金會會不會作出相應的籌資、運營策略的改變,這一切還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