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12時14分,安徽合肥供電公司濱湖科學城供電服務中心員工黃奇用手機接到工單,供電服務平臺精確定位到濱湖新區東方藍海小區E5棟206室發生單戶表計故障。工作人員在15分鐘內到達現場,33分鐘內就完成故障處置,恢復供電。
服務更優質快速、城市用能更生態智慧,合肥供電公司從智慧運檢、綜合能源服務等方向發力,加快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為智慧城市發展添動力。
智慧物聯 供電安全可靠
“停電次數少了,搶修更快了。”談及變化,合肥市濱湖新區的居民對供電服務質量的提升有著直觀感受。
今年5月,國網安徽省電力有限公司確定合肥濱湖新區為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兩大示范區之一。濱湖智慧能源綜合服務示范區建設按下“加速鍵”。7月,這里建成了基于5G通信技術的配網保護工程應用,率先建成了2座電力無線專網基站,初步構建了智慧能源服務和電網數字化業務融通平臺。
“我們正應用新技術,在電網各個環節加快改造升級,打造更加現代的智能物聯平臺,服務廣大客戶。”合肥供電公司互聯網辦公室負責人介紹。
在濱湖新區220千伏智能變電站內,油色譜監測、紅外測溫等多種在線監測方式和圖像識別技術的結合,使實時采集設備狀態量、電氣量、環境量成為可能;高清視頻與機器人聯合自動巡視,百分之百實現對人工巡視的智能替代。
在城市配電網客戶側、電網側設備端,合肥供電公司分別安裝HPLC智能電表及智能配變終端、低壓分支故障指示器等全息感知設備。一旦區域內發生故障,系統可快速研判故障并精確定位,派單至距離最近的工作人員,并通過微信公眾號實時向客戶推送搶修進度信息,實現一個班組、一次聯系、一次現場、一次解決客戶需求。
截至11月上旬,合肥濱湖新區到達搶修現場的平均時間由32分鐘降至15分鐘,客戶年平均停電時間由96分鐘降至51分鐘,報修工單量同比降低三成以上。濱湖智慧能源綜合服務示范區供電可靠率由99.98%提升至99.99%。
拓展渠道 優化營商環境
11月20日,合肥供電公司員工在濱湖新區要素大市場配電房,對電力設備開展入冬前的集中式檢修。該配電站是合肥市首批交由供電企業代維的客戶自管電力設備。
合肥供電公司運用在線監測手段實時掌握客戶配電房設備情況,及時發現故障,做好消缺。代維設備后,該公司每月向客戶提供水、電、氣、熱、冷等能效分析,提供更經濟、更專業的解決方案。
今年以來,合肥供電公司先后與合肥要素大市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52家重點客戶簽訂代運維合同。以合肥要素大市場為例,其供電可靠率上升至99.99%,年均節省運行費用120.88萬元。“沒有了運維壓力和后顧之憂,我們有更多的精力投入生產。”合肥要素大市場負責人說。
目前,合肥城市經濟發展正處于新一輪發展“快車道”。合肥供電公司緊緊圍繞城市實體經濟發展布局,將提速增效、全面優化營商環境作為服務重點。借助“互聯網+”平臺,該公司大力拓展線上服務渠道,通過業擴輔助智能平臺全面融合數據信息,輔助客戶經理提前編制方案,跟蹤報裝至送電全流程。
現在,客戶新裝、過戶、分時等基礎業務均可一網通辦。“一家新入駐合肥的大型企業,客戶當日提出用電申請,次日即能得到答復。”合肥供電公司營銷部負責人介紹。符合條件的客戶只需一次申請,就能辦齊所有手續。
截至11月上旬,合肥地區線上辦電10085起,約占全部業務量的96.25%;客戶訴求與業務辦理及時率均達100%;低壓客戶業擴全流程接電時間為1.8天,相比2018年降低43.75%。
開放合作 助力智慧城市建設
11月21日,合肥供電公司員工在始信路多站融合試點站抓緊施工。該站集光伏電站、電動汽車充電站、儲能站、數據中心等為一體,實現了能源綜合利用,同時面向全社會共享通信資源。
當前,我國正加快5G和物聯網建設。合肥供電公司對外租賃光纜、數據中心通信機柜等基礎資源,服務智慧城市建設。
此前,合肥供電公司已開始積極利用“互聯網+”、電力大數據服務城市發展。自2017年起,該公司就按季度向政府部門提供制造業、新增工業、重點客戶分析等“一攬子”電量分析。政府部門可以及時掌握行業發展趨勢,并以此為依據制訂下一步發展決策。
今年9月起,合肥供電公司與濱湖科學城管理委員會合作,通過“共網建設、共網使用”的形式,年內完成覆蓋23平方千米、基于1.8兆赫茲的寬帶技術公共事業網絡。“點對點”的數據采集模式能有效提升主動搶修、故障排除等業務響應能力,精準實現配電自動化、用電信息采集等靈活接入,進一步提升濱湖新區的供電可靠性與服務質量。
此外,合肥供電公司還在濱湖新區明珠小區試點建設了安徽省首個電動汽車智慧有序充電站。新能源車主通過手機APP即可了解充電樁的使用情況,獲取最優充電時刻等信息。該站實現了車輛、充電樁和電網、智慧車聯網平臺的有序控制和數據互通,進一步推動綠色城市建設。
原標題:供電服務更優質 城市用能更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