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
鋼鐵工業讓嘉峪關插上騰飛的翅膀
中國工業報記者 田慶林
甘肅嘉峪關市曾以長城的西起點而著稱,殊不知這個文明已久的關城,卻有著“因礦建企、因企設市”的鋼鐵工業發展歷程。作為共和國長子的省屬國有大型企業——酒鋼就誕生在這里。
要說嘉峪關70年的繁榮和發展,絕對離不開酒鋼集團的發展。有資料記載,酒鋼公司的建設經歷了“三上兩下”的曲折歷程,1955年鏡鐵山發現鐵礦,隨之酒鋼上馬,1958年建廠,1970年出鐵,1985年出鋼,2000年集團公司完成上市。在經歷了生產粗放、產品單一的初期階段后,隨著鋁業板塊的引入以及煤化工項目的建成,如今的酒鋼公司已經擁有了年產1100萬噸鋼(包括120萬噸不銹鋼)、175萬噸電解鋁和3365兆瓦自備火電裝機容量的強大工業生產能力,伴隨著金屬復合板、鋅鋁鎂板、超級雙相不銹鋼等高端產品的成功研發和生產,酒鋼公司的產品已經成功打入了手機、家電、汽車、核電等先進制造領域,成為了一家技術先進、實力雄厚、多元化、國際化的大型企業集團。2018年公司完成營業收入960億元,位居中國企業500強第189位。
從“一企獨大”華麗轉向多元化發展
對于嘉峪關來說,酒鋼公司的輝煌與繁榮,既有“先天優勢”,但同時也存在產業結構的短板。甘肅嘉峪關市委書記李忠科在8月28日甘肅省人民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甘肅發展成就巡禮”新聞發布會上說:“為徹底改變‘一企獨大’、‘一鋼獨大’的產業格局,有效解決抗風險能力低、經濟韌勁差的‘先天不足’。近年來,嘉峪關市立足自身區位優勢和資源稟賦,積極搶抓‘一帶一路’建設最大機遇和新時代構建西部大開發新格局帶來的戰略機遇,狠抓工業產業體系的完善和產業鏈條的延伸,初步形成了以冶金工業為主體,新能源、高端裝備制造、電力、裝配式建筑、食品釀造等全面發力的現代工業體系?!?
據了解,嘉峪關市這幾年大力發展十大生態產業,推動綠色發展崛起,總裝機容量779兆瓦,年發電量8.47億千瓦時的嘉西光伏產業園的順利建成,以及鑫海成大數據中心等項目的成功引進,使全市實現了從傳統工業向現代工業、智能工業、信息工業的轉變。
李忠科表示,可以說,工業這一嘉峪關最大的特色和優勢,正在變得日益強壯和健康。
從工礦向工業旅游和生態城市轉變
李忠科稱,嘉峪關建市之初就是“一城一企”,全市除了酒鋼公司,沒有多少像樣的企業,全市可以說是一個大廠區;酒鋼發展起來,擁有鐵、鋼、鋁、機械制造、食品釀造等完整的產業鏈,也是改革開放之后的事。目前,酒鋼公司正在推進金屬復合板、手機面板、雙相不銹鋼等新產品研發,毫不夸張地說,酒鋼是嘉峪關市發展的主心骨、動力源、代表作、大縮影,說嘉峪關“因企設市”,講得就是這個道理。
正是在酒鋼帶動下,幾十年來,全市產業實現了脫胎換骨的進步,2017年,經營主體達到2萬多戶,其中,非公經濟市場主體就有22248戶,生產總值從1713萬元增長到210.99億元、凈增1231倍;財政收入由1100萬元增長到40億元、凈增363倍,一二三產業占比為1.3∶61.1∶37.6,產業結構發生歷史性、根本性、全局性變化。李忠科表示,嘉峪關的農業體量小,但全市以僅有的10萬畝耕地,重點發展了以設施農業、精品農業為主新型產業;而作為體量大的工業,已經向深加工、中高端、產成品邁進,光伏發電、鋁制品精深加工、汽車整車制造等產業發展勢頭良好,最近嘉峪關市正在推進鑫海成大數據中心,積極引進華為云計算中心項目,加快中核龍瑞研發中心和生活基地在嘉峪關市的落實。
嘉峪關市依托工業文化旅游為主發展第三產業,收到良好效益。據了解,嘉峪關的方特高科技主題樂園是一個集科技、動感、參與、驚險、刺激為一體的高科技主題樂園。在加快工業文化旅游為主的產業發展上,引入關城、仿古街市、通用航空等“挑大梁”產品。構建了“一古一今、一新一舊、一動一靜”兩大旅游主體,形成了以關城為核心、多點多元布局的長城文化大景區。據介紹,2018年全市旅游人數突破1048萬人次,收入73.9億元,繼續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長。
生態環境效益顯著提高。李忠科表示,幾十年來,除了產業版圖的巨大變化,就是生態環境的顯著改善,在昔日“風吹石頭跑、地上不長草”的戈壁荒灘上,建成迎賓湖、東湖、南湖等一批標志性生態工程。城區綠化覆蓋率提高到40.3%,人均綠地面積、水域面積分別達到36.56平方米和27.7平方米,空氣優良天數310天,湖光山色、親水近綠、空氣潔凈成了嘉峪關這座戈壁城市的特色,這在70年前是無法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