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潔及新能源業務齊發力,風電行業景氣度明顯改善,國際業務穩步推進
隨著制造成本下降,全球風電已具備經濟性,國內風電行業在經歷了2017 年筑底,2018 年復蘇后,未來2-3 年將迎來搶裝潮。風電訂單和風電產品研發顯示公司充分受益于風電產業的景氣恢復。面對國際經濟環境急劇變化以及重點項目融資困難等情況,公司積極把握“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重要市場機遇,國際業務穩步推進,國外業務收入占比穩步提升。
整合集團優質資產注入,通過業務結構調整和減少關聯交易,推動盈利能力持續修復,培育新的業務增長點,打開公司成長空間
2019 年公司通過業務和產品結構的調整改善以及銷售區域的拓展,實現新增訂單和在手訂單逆勢增長。截至2019 年6 月底,全公司上半年新增訂單192.61億元,較去年同期比增幅13.55%。在手訂單880 億元,較去年同期實現增長。
公司2018 年完成集團旗下電力電子與控制、金融、物流、貿易、燃料電池、工業智能裝備等相關資產的收購,減少關聯交易,推動“電源設備+新興產業”雙輪驅動發展的戰略實施,有助于公司整合產業鏈資源,提高主業盈利能力,并培育新的業務增長點,打開公司成長空間。
公司新興成長產業實現快速發展,環保業務放量,氫能源及智能裝備行業集成等方向蓄勢待發
公司深入推進“主業精、新業興”產業發展目標的落地。2019 年上半年,新興成長產業取得生效訂單42.9 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57.8%。環保產業上半年取得新生效訂單18.7 億元,是去年同期的7.5 倍。新能源材料新增生效訂單3.9 億元,同比增長113%。
首次覆蓋予以“增持”評級
我們預計2019-2021 年,公司可實現營業收入248.20(同比增長-19%)、266.67和311.37 億元,以2018 年為基數未來三年復合增長0.47%;歸屬母公司凈利潤13.61(同比增長21%)、15.89 和18.58 億元,以2018 年為基數未來三年復合增長18.07%。總股本30.91 億股,對應EPS0.44、0.51 和0.60 元。
估值要點如下:2019 年11 月7 日,股價8.90 元,對應市值275 億元,2019-2021 年PE 約為20、17 和15 倍。未來3-5 年,公司原主業景氣度下行增速放緩,布局的新能源和現代制造服務業等穩步放量維持較快增長,新興產業進入產業化階段,盈利能力持續改善,首次覆蓋給予“增持”評級。
風險提示:風電行業復蘇低于預期,核電開工低于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