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路器設備相關基礎知識
一、斷路器定義:能夠關合、承載和開斷正常回路條件下的電流,并能關合、在規定時間內承載和開斷異常回路條件(包括短路條件)下的電流的機械開關裝置;
二、斷路器分類:按照滅弧介質分:空氣(K)、油(Y)、SF6氣體(L)真空(Z);按照結構分類:金屬外殼式(如罐式)、絕緣外殼式(如瓷柱式);
三、斷路器組成元件:
斷路器本體(按滅弧原理分類):
1、壓氣式(按動、靜觸頭開距變化分類);
2、自能式操動機構( 儲能單元、分合閘控制及保護單元、機械傳動及機械聯鎖等):彈簧機構、液壓機構、氣動機構、液壓彈簧機構
加裝并聯電容器和合閘電阻作用:
前者:
1)均勻斷口間電壓分布;
2)改善開斷性能;
在開斷近區故障時,電容可以降低斷口高頻恢復電壓上升限度,有利于改善開斷性能。
后者:
是斷路器合閘時對電路的振蕩起阻尼作用,使振蕩過程變為非周期振蕩,從而抑制了線路的合閘過電壓。
斷路器定開距與變開距區別?
定開距(斷口電場均勻、滅弧開距小、電弧能量較小、開斷電流大)變開距(開距大,氣吹時間較充裕,便于提高滅弧的工作電壓、斷口電壓高)高壓斷路器技術發展表現為:自能滅弧原理出現、斷口數減少及彈簧操動機構開發。
自能式原理:利用電弧自己的能量,在滅弧室內建立局部高壓力形成氣吹,熄滅電弧。
四、斷路器發展趨勢:超高壓、大容量、自能化、小型化、組合化、智能化和高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