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恒電氣與國網江蘇綜合能源服務有限公司簽訂協議,計劃總投資2億元在南通開發200MWh用戶側分布式儲能項目,用于工商業削峰填谷、需求側響應以及能源成本管理等,且協議要求中恒電氣確定的儲能項目場址三年內不得引入第三方。 中恒電氣11月21日晚間公告,中恒電氣與國網江蘇綜合能源服務有限公司南通分公司簽訂《儲能項目開發協議》,預計總投資約2億元規劃總裝機容量約200MWh的用戶側分布式"削峰填谷"儲能項目,經營期限10年。公告顯示此次在南通市的合作旨在開展用戶側分布式能源的協同調度,主要用于工商業削峰填谷、需求側響應以及能源成本管理等。
根據合作協議,國網江蘇綜合能源南通分公司承諾中恒電氣享有地方政府關于儲能系統開發項目的相關優惠政策,且還承諾中恒電氣享有用戶側儲能開發項目區域的優先開發權,對中恒電氣確定的儲能項目場址三年內不得引入第三方等。 據了解,目前中恒電氣已在用戶側及微網儲能等領域進行了布局,且在江蘇、杭州、上海等多地已有運行較好的示范項目,且目前正在江蘇大規模布局用戶側儲能領域市場。就在一個星期前的11月14日,中恒電氣公告稱與江蘇宿遷沭陽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簽訂協議,將投資1.5億元建設100MWh用戶側"削峰填谷"儲能項目;還和江蘇淮安經濟技術開發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擬每年投資5000萬元開展儲能、充電樁、智慧照明等業務,合作期限三年。 至此,中恒電氣共在江蘇儲能等領域投資5億元,僅用戶側儲能就投資3.5億規劃了300MWh! 中恒電氣表示,本次合作有利于公司深入布局儲能市場,擴大產業規模,形成基于云平臺的產業鏈生態,提升公司綜合競爭力和盈利能力;更進一步加強公司儲能技術優勢和地方區域資源的深度融合,充分發揮協同效應,助力江蘇地區的能源結構優化,推動綜合能源經濟運行,保障公司業績穩健增長。 資料顯示,江蘇全社會用電量在全國排名第二,僅次于廣東地區。而在江蘇省內各市用電量排名中,南通排名也較靠前。而且江蘇的一般工商業峰谷電價價差仍然在全國居于高位、最高達0.7954元。
在儲能相關政策方面,江蘇省執行的《客戶側儲能系統并網管理規定(試行)》指出,用戶儲能電站無需簽訂《并網調度協議》、無需安裝調度自動化相關設備即可并網參與相關市場。 而且江蘇電網還在國內率先開展需求響應緩解電網調峰、調頻矛盾。今年10月1日至3日期間江蘇電網實施填谷電力需求響應,通過資金激勵引導電力客戶采取移峰生產、加班生產、開啟儲能設備或降低自備電廠出力等方式,增加低谷用電,最大填補低谷負荷156.5萬千瓦,累計填谷830.8萬千瓦,為國慶期間最大值,促進清潔電能消納5438.3萬千瓦時,保障國慶期間電網安全穩定運行。 市場需求加政策環境支持,江蘇省用戶側儲能高速發展,截止2019年3月底全省已建成60座客戶側儲能電站,總容量97MW/691MW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