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行為靠思想來指揮,心態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職工的日常工作行為。如果職工的心態不好,工作責任心不強,安全意識淡薄,工作時就容易出錯,事故和故障率就會增加。通過對近幾年違章違紀的分析,職工在生產中違章、不安全事件的產生及演化過程與以下10種不健康心理活動有著密切聯系。(1)投機心理。有時為了搶工期、趕任務、圖省事、怕麻煩,工作中省略了一些必要的安全措施,把簡化作業程序當作趕工期、搶任務的理由,耍小聰明,投機取巧,施工中違反作業標準司空見慣,結果往往弄巧成拙,由此引發的事故已不鮮見。(2)僥幸心理。明知違章或此項工作不安全,但是心存僥幸,覺得偶爾違章作業未必就一定會出事故,認為違章作業被抓住了算自己倒霉,沒有被發現算幸運,這種事故案例不在少數。(3)疲憊心理。經常加班加點,過于頻繁的輪班勞動造成過度勞累,或受某種刺激,體力、智力和情緒處于壓抑狀態,思想不集中,反映遲鈍,使人的警覺能力下降,導致身體上的疲勞和心理上的疲憊,對工作產生厭倦情緒,心不在焉,從而引發人為的工作失誤,增加事故發生的幾率。(4)自滿心理。總認為自己有經驗,有能力防止事故發生,驕傲自滿,目無章法,聽不進不同意見,認為只要業務水平高,安全措施可有可無,低估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5)馬虎心理。對本職工作的業務知識不感興趣,抱著大概會干就行了,知道太多也沒什么大用的心態,滿足于工作的現狀和已有的經驗,不思進取,會而不精;學習淺嘗即止,只是應付考試,對所學的內容不求甚解,會考不會干,因而造成在現實生產中對規章制度不理解、不掌握,崗位技能不高,應變能力不強,不按標準化作業,辦事不認真,粗枝大葉,做事丟三拉四。(6)麻痹心理。對待作業或操作,不去分析可能出現的危險和造成的后果,麻痹大意,認為過去這么做了沒有出事,因而對危險分析不足。(7)浮躁心理。部分年輕職工對本職工作沒興趣,認為干好干壞都一樣,干得不好或許還可以換到另一個工作崗位,因而在工作中始終提不起精神,心態不平衡,輕率、急躁,不按科學程序辦事。(8)懶散心理。在一個工作崗位干得太久了,思想上不知不覺就會產生一種無所謂的心理,養成了一種行動散漫、懶惰的不良習性,不按制度辦事,我行我素。(9)盲從心理。辦事沒有主見,人云亦云,特別是發生在老工人和領導者身上的習慣性違章行為,會對周圍的人造成潛移默化的消影響,產生盲從心理。(10)逆反心理。一些領導干部由于工作方式不當或處事不公,挫傷職工的積性;職工對領導或工作負責人不滿意、不服氣、鬧別扭,或是認為“標準”與“措施”太繁瑣、太束縛人,從而產生消抵觸情緒,你要我遵章,我偏違章,反其道而行之。上述10種不健康的心理活動易引發工作中的失誤,因此,及時發現工作人員存在的不健康心理,及時采取對策加以消除,是安全生產管理者值得注意的一種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